【摘 要】
:
本文以《红楼梦》中的使役动词“叫”、“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前80回与后40回中含有“叫”、“让”的大量文本实例进行归纳,首先从语法描写角度对使役和被动两类用法进行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红楼梦》中的使役动词“叫”、“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前80回与后40回中含有“叫”、“让”的大量文本实例进行归纳,首先从语法描写角度对使役和被动两类用法进行共时区分,接着在使役用法的内部再作人物语言和作者叙述语言的二分。本文发现了这两个使役动词在清末的语用上存在着社会语体的差异。这个差异反映在社会地位、语境、场合等方面,反映了处于社会中的人们在进行言语交际的时候的复杂状况。简言之,“叫”和“让”分别体现了高语体和低语体的特征。
尤其是通过对《红楼梦》中的几个主角对使役动词的用法的考察,根据前文总结的规律,发现了主角们出于感情的亲疏远近,在用词上表达了丰富的个性;从而印证从具体的语言项目(如使役动词)上,可以反映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表达人物特性上的细致入微。此外,还为我们解读这部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致使动词是对动词进行语义分类得出的一个次类。对于致使动词的界定分类,众说纷纭;且各家之长,长短兼有。本文旨在总结、归纳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对致使动词的重
本文在比较汉语母语者和外国留学生动宾式离合词的使用情况以及对个体外国留学生动宾式离合词的习得过程的跟踪调查的基础上,考察并总结了外国留学生动宾式离合词的习得特点;
本论文即从比较的视角着眼,通过考察纳博科夫的文化身份、理论阐述和创作实践,竭力勾勒、凸现一个被忽略的纳博科夫形象,那就是,作为自由主义反讽者的纳博科夫。 本论文从语言
在成就辉煌的齐鲁文化中,作为华夏独有的书法艺术在山东境内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泰山李斯小篆、曲阜孔庙碑林、云峰摩崖石刻……更令人感到震撼的是近年来又不断有新的考古发现
柯劭忞作为近代声名卓着的史学家,诗名长期为史名所掩盖,实则其兼具诗家与史家的双重身份,其诗歌于当时诗坛风气之外另辟蹊径,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承续了山左诗歌的发展轨迹,以杜
中山闽方言岛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境内,在粤方言的汪洋大海包围中分成隆都、南萌、三乡等三个地理上不相连接的闽方言“群岛”,本文选择其中方言构成较复杂、距离中心市区较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