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瓶梅》与“四大古典名著”一起被称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五大奇书”之一,但书中却出现了与其他四部古典名著截然不同的权威缺失现象——所谓“权威缺失”,就是指书中缺失了以家长、师长或其他尊长面貌出现的权威人物,也缺失了可以对书中人物的行为有制约作用的权威力量。本文即以这种前人没有注意到的权威缺失现象作为研究对象。
结合《金瓶梅》成书年代的明中叶以后的历史背景来看,《金瓶梅》中出现权威缺失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哲学思潮和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可以说,权威缺失现象是当时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潮的折射,具有文学史、文化史和社会史上的重大意义。小说中的权威缺失是对当时社会近乎自然主义的描摹,反映了明中叶以后在商品经济的刺激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的巨大变化,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深刻变革。
在我们研究《金瓶梅》一书中的权威缺失现象之后,可以得出结论:《金瓶梅》中的权威缺失并不能简单归结为没有权威,而是传统权威形式的一种转化,恰恰是这种转化反映了社会转型期各方面巨大的变化;而小说中“权威缺失”的人生实验以悲剧的失败而告终,反映了当时士人在新旧交替的信仰危机时代经过了自我放纵之后的自我反省与警示。研究小说中的权威缺失,对于今天的我们观照自身、省视自我内心的冲突也有着重要意义。
遗憾的是,此前似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一方面并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对此问题进行宏观的和微观的研究,无疑能填补这一方面的空白;而在本文提出这一问题并对此进行初步研究之后,对此问题的研究就可以从《金瓶梅》一书拓展至明中叶以后的其他古典小说中去,从而形成明代小说乃至中国古典小说中权威缺失问题的整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