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已显得十分突出,并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相比较一般大学生群体而言,有其特殊的思想状态和行为表现。他们的存在既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有关又与自身因素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主要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资助这一群体,对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校园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分三大部分论证了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概念界定和类型划分为切入点,分析了大学生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结合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第一部分在社会弱群体概念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弱势群体进行了科学的界定,并根据其现状划分出具体的类型。指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主要表现和其面临的主要困境以及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存在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带来的影响。第二部分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自身因素以及经济因素五个方面,详细地分析了大学生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第三部分提出了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结合当前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内容,并就如何改善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做了必要的阐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大学生弱势群体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也越来越多地被社会和学校所关注。目前针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多,但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内容出发,全面、细致地对弱势大学生进行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在内容体系上做到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有机结合,对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有着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