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pN0食管鳞癌淋巴结微转移临床意义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e987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术后生存率较低,淋巴结微转移为其主要原因之一。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pN0食管鳞癌根治术术后患者淋巴结中AE1/AE3的表达情况,旨在研究免疫组化法对pN0食管鳞癌淋巴结微转移的诊断价值,探讨淋巴结微转移与患者临床病理学指标间的关系以及其转移规律,观察淋巴结微转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04年01月至2016年08月在本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病理为鳞癌、HE染色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患者共1331例,合计26127枚淋巴结。所有患者资料均记载齐全。所有标本使用石蜡封存,予重新切片后经抗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标记免疫组化染色于高倍镜下观察。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以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生存期从手术日期始至最后一次随访日期或死亡日期计算,病例最后随访日期为2016年12月,平均随访时间为51.3个月。  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法共检测到55例患者(4.13%)中的62枚阳性淋巴结(0.24%)。微转移的检出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等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肿瘤长度(P=0.011)、肿瘤浸润深度(P=0.011)以及TNM分期(P=0.007)相关。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P=0.005)、年龄(P=0.000)、肿瘤浸润深度(P=0.000)、肿瘤细胞分化程度(P=0.000)、TNM分期(P=0.000)等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而肿瘤长度、肿瘤生长部位、微转移与否与患者预后关系不大(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P=0.006)、年龄(P=0.001)、肿瘤细胞分化程度(P=0.001)、TNM分期(P=0.000)等分别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而肿瘤浸润深度(P>0.05)与预后无关。  结论:  应用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用于食管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及临床应用价值;微转移与肿瘤长度、浸润深度及TNM分期相关,与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及细胞分化程度无关。淋巴结微转移对食管癌患者生存率无影响,并非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是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以及TNM分期。
其他文献
2013年5月31日,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主任王耀在第八届中国零售商大会零售战略高峰论坛上发布解读《2012年中国零售百强》的报告。  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消费品市场、零售业发展都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  一是,经济减缓、下行趋势明显,全年GDP增长7.8%,增速回落1.5个百分点;二是,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物价持续的较快上涨,使得消费品市场增速也明显回落,2012年社会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重庆具有发展会展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会展行业的蓬勃发展,直接助推重庆朝着“会展之都”的建设目标快速前进。在这一进程中,会展企业的快速、健康发
目的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后路单节段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腰椎的稳定性以及内固定系统和脊柱的受力情况。方法直接应用DICOM格式的CT图像文件,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