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悟的澄明——试论毛姆的精神探索主题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ys75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试从三个方面来对此进行分析.第一部分:盛誉下的孤独者.分析毛姆本人的人生经历和生存感受,以及他的人生理想.毛姆是一个饱尝人世艰辛的人,虽有令人艳羡的荣誉和成功,可是更有常人无法理解的痛苦和孤独,他是一个盛誉下的孤独者.虽紫袍加身,腰缠万贯,可是却被远远地隔在这样的高墙外,孤独地旁观人世的悲欢,他只是生活的旁观者,一个局外人.这样的生活角色使他能冷静地反思生活,参透人生,也最能明白人之为人的真正所需和真实意义.那就是完整地做自己,找到一种精神的安然归属.他一生都在找寻一处真正的家园和精神维系.第二部分:枷锁中的解脱者.结合作品分析毛姆的探索之路.现实社会对个人而言只是枷锁,毛姆的主人公在现实世界无法为自己的精神理想找到坚实的立足之地,这使他们的生存呈现为一种漂浮状态,孤独成了其存在的突出特征.为了摆脱这样的处境,他们进行了不懈的挣扎.开始了他们执看的自救之路.他们尝试着不同的人生形式,有真实宁和的生活之路,有纯美自由的艺术之路,有至善超脱的朝圣之路.他们一步步完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一步步接近精神的绝对.通过一层层地剥离,他们达到了一种纯粹完善的精神之境,完成了精神探索之路.精神的自我一步步突现,最后呈现的是一个完整的绝对的精神的大我,一个完整的人.第三部分:虚无中的探索者.分析毛姆精神探索的实质和毛姆的思想.对于现实人生毛姆是持悲观主义态度的,他得出的结论就是:人生虚无.造成这样的感觉的原因是人受到本能神秘情感的支配,从而对人生产生疑问,进而否定.对这种状态的解决办法也只能借助另一种神秘,在一种神秘的体验中将这种疑问平复,也是借助这样的神秘体验完成对人生的去蔽存真,突现自我的任务.
其他文献
文学现象是一个历史阶段的时代精神被体现在相互影响的国家中的不同形态,同时期的文学现象有着相同的历史发展背景,又发生于不同国度与文化语境之中。前苏联的“解冻文学”与中
对于志怪这一文体.我们今天当作小说来研究.然而,魏晋志怪小说中的"小说"概念,并非指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带有虚构性质的有意识的文学创作.魏晋志怪只是"街谈巷语、道听途说"处
在汉语的词汇发展史上,用旧有的词形去容纳某些新生的词义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情形,它充分体现了语言系统运作过程中的经济性原则,而且与词义引申、合成词构造和外来词翻译等一
张贤亮,一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家喻户晓的作家,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以"自叙传"的写作形式,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憨厚朴实、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尤其是劳动妇女的形象.本文意在
  文章解析了二十、二十一世纪之交中国都市中时尚的代名词“小资”的定义以及“小资”阶层的形成原因。文章借村上春树的作品与中国“小资”文学的代表人物安妮宝贝作品的
该部分主要阐明了两个基本问题.其一是以题材为原则来界定新潮成长小说的内涵与外延.传统的教育式成长小说定义局限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狭窄范畴,无法涵括二十世纪以来成长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