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觉是人类从出生开始对“数”的一种朦胧意识,即觉察数的有和无与数多和少的感知能力。它犹如味觉、嗅觉、触觉一样,是人的一种本能感觉。人们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人们更加意识到在处理数与数的关系中,数感发挥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伊思.斯图尔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数学的全部力量就在于直觉和严格性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受控制的精神和富有灵感的逻辑。”受控制的精神和富有美感的逻辑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也是数学教育者努力的方向。数感是教师们既熟悉又朦胧的一个概念。重视数感、强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2001年秋季以来实施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抽象思维,而且在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中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养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使每一个公民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的思考。从2010年开始,大量80后家长“闪亮登场”,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富有远见,更具国际化。“数感”的培养就是家长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家长都和老师们都意识到“数感”是一种应该渗透于数学的教与学各个方面的思维方式。Kenken puzzle (聪明格)就是一位“海归”家长推荐给老师的。kenken的出现给央校的数学教育注入了新的元素,九个数字,众多符号,无数种奇妙的组合,构成了孩子们认识思维世界的新路径。在实践中证明:孩子们被一个一个严密而美妙的逻辑所吸引,它的有效使用,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研习的热情。在玩聪明格时,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更是一种思维的熏陶。“玩”聪明格的氛围里,家校总动员,玩者每天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节奏,进行新的挑战。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孩子们思维的明灯一盏盏悄悄点亮了,在稚嫩的“试误”再“试误”的点滴之处闪亮,进发出智慧的火花,漫散在了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目前对数感的研究大都在心理学的层面,本文旨在对数感的构成要素、形成规律等进行实践性的探讨、研究。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山附属学校1-7年级学生为对象,探讨了聪明格具体的内涵及其独特的数学教育功能。主要介绍笔者在教学中培养数感的一些策略。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等方法了解聪明格作为数学游戏素材走进课堂的状况并进行深入的分析,从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面深入探讨和分析聪明格的运用对学生数学数感培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