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使有限的口腔卫生资源得到优化利用,本课题将探索龋病风险评估与管理在小学口腔公共卫生项目中的应用,为今后口腔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文献、咨询专家和结合我市儿童龋病流行特点,确定小学口腔公共卫生中应用的龋病风险评估与管理标准。在遵义市汇川区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遵义市汇川区7所小学一至五年级学生,共3591人。按照本研究中的龋病风险评估内容,对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和龋危险因素调查,评估儿童龋病风险性:低风险、中风险或高风险。按风险评估等级对儿童进行管理:高风险儿童给予口腔健康教育、局部涂氟、窝沟封闭(pit and fissure sealant,PFS)和非创伤性修复治疗(atraumatic restorative treatment,ART)干预;中风险儿童给予口腔健康教育、局部涂氟和ART干预;低风险儿童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口腔健康教育;B组给予口腔健康教育、局部涂氟和PFS。通过对所有研究儿童在口腔健康教育前后的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一年后龋病发病率情况和各项口腔预防干预措施所花费的成本进行分析,评价龋病风险评估与管理在小学口腔公共卫生项目中应用的效果。结果:1、本次研究的遵义市汇川区7所小学一至五年级学生共3591名,男1886人,女1705人,患龋儿童有2343人,患龋率达65.25%,龋均为2.79,龋齿充填构成比为4.07%。2、3591名研究对象低风险人数为906人,中风险人数为1281人,高风险人数为1404人。在不同患龋风险等级中,低、中、高风险的龋失补牙数分别为0、1876和8150,龋均分别为0、1.46和5.80。经统计分析,龋风险分布不存在性别差异(P>0.05);不同年级和是否为农民工子女在各龋风险分组中的分布均有差异(P<0.05),一至三年级和农民工子女儿童龋高风险人数所占比例较高。3、一年后复查低风险A组、低风险B组、中风险组和高风险组儿童的龋病发病率分别为5.99%、5.57%、6.59%和8.03%,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龋均分别为0.08、0.08、0.09和0.12,无统计学意义(P>0.05)。4、口腔健康教育前患龋低风险A组、B组、中风险组和高风险组儿童的口腔健康知识掌握率分别为72.22%、72.08%、56.62%和47.44%,各组间存在差异(P<0.05);正确刷牙率分别为75.35%、75.13%、47.96%和36.13%,各组间存在差异(P<0.05)。口腔健康教育后低风险A组、低风险B组、中风险组和高风险组儿童的口腔健康知识掌握率分别为88.40%、89.20%、87.66%和8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确刷牙率分别为81.67%、82.41%、81.74%和83.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对本研究进行成本分析得出口腔检查及风险评估、口腔健康教育、局部涂氟、窝沟封闭和ART的平均每人成本分别为5.26元、1.44元、32.71元、35.63元和46.40元。低风险A组、低风险B组、中风险组和高风险组儿童平均成本分别为6.70元/人、76.18元/人、57.30元/人、115.40元/人。结论:1、龋病风险评估中,龋高风险主要集中在一至三年级和农民工子女儿童,提示对这部分儿童应进行重点防治。2、龋病风险评估与管理在小学口腔公共卫生项目中的应用,对口腔医疗资源有一个合理的分配作用,使龋高风险儿童得到重点防治,从而控制儿童龋病的发生与发展,值得在口腔公共卫生项目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