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清和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L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7(Lnterleukin-17,IL-17)水平与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相关性研究,为早期诊断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提供依据。方法:(1)选取2018年01月至2019年07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西南医院收治的年龄在1月至5岁之间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其中55例普通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为普通组,40例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为难治组,选用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年龄在1月至5岁之间的健康儿95例为对照组。(2)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检测患儿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s,WBC)、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 CRP)及患儿脑脊液相关指标,并行血液及脑脊液病原菌培养。患儿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所有难治组、普通组和对照组血清中IL-6、IL-17水平,并同时测定难治组、普通组脑脊液中IL-6、IL-17水平。(3)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难治组患儿发热、嗜睡、呕吐/头痛、烦躁/拒乳和抽搐的发生率分别为77.5%、20.0%、37.5%、17.5%和42.5%,普通组为85.5%、21.8%、40.0%、14.5%和36.4%;难治组发热、嗜睡、呕吐/头痛、烦躁/拒乳和抽搐的发生率与普通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普通组比较,难治组WBC、PCT、CRP和hs CRP、脑脊液细胞总数、中性细胞比例、腺苷脱氢酶、蛋白定量以及血液、脑脊液病原菌培养阳性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组WBC、PCT、CRP和hs CRP、脑脊液细胞总数、中性细胞比例、腺苷脱氢酶、蛋白定量以及血液、脑脊液培养病原菌阳性率等指标均显著高于普通组;(3)与普通组比较,难治组颅脑影像学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组出现颅脑影像学改变显著高于普通组。与CT组比较,MRI病灶检出率有显著的差异,MRI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4)对照组、普通组和难治组三组血清IL-6和IL-17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经两两比较,IL-6血清上对照组<普通组<难治组,IL-17血清上对照组<普通组<难治组。普通组和难治组两组脑脊液IL-6和IL-17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脑脊液上普通组<难治组,IL-17脑脊液上普通组<难治组。(5)以脑脊液蛋白定量及细胞总数为因变量,l L-6和IL-17在血清和脑脊液中的水平为自变量,应用线性回归分析:(1)相关分析:IL-6血清与蛋白定量(r=0.333,P=0.001),IL-6脑脊液与蛋白定量(r=0.312,P=0.002),IL-17血清与蛋白定量(r=0.311,P=0.002)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IL-6血清、IL-6脑脊液、IL-17血清、IL-17脑脊液与细胞总数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2)回归分析:以IL-6血清为自变量,蛋白定量为因变量做线性回归分析,IL-6血清可以显著影响蛋白定量,非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002(P<0.05);以IL-6脑脊液为自变量,蛋白定量为因变量做线性回归分析,IL-6脑脊液可以显著影响蛋白定量,非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001(P<0.05);以IL-17血清为自变量,蛋白定量为因变量做线性回归分析,IL-17血清可以显著影响蛋白定量,非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002(P<0.05)。结论:(1)血清中的IL-6、IL-17和脑脊液中的IL-6可以正向影响蛋白定量,即血清中的IL-6、IL-17和脑脊液中的IL-6越高,蛋白定量也越高,患儿发展成为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可能性越大。(2)血清及脑脊液中IL-6、IL-17含量水平对早期诊断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有一定的指导价值。(3)MRI检查对早期诊断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且MRI病灶检出率高于CT检查。(4)常规实验室检查中的WBC、PCT、CRP和hs CRP、脑脊液细胞总数、中性细胞比例、蛋白定量显著升高以及病原菌培养阳性对早期诊断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发热、嗜睡、呕吐/头痛、烦躁/拒乳和抽搐等症状体征对于早期诊断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无明显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