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唐詩三百首》是清代孫洙编選的一部十分優秀的唐詩選本,問世以來,不斷有學者為其作注,注本多達十餘種,其中質量最好、流傳最廣的,當屬道光年間陳婉俊所著的《唐詩三百首補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詩三百首》是清代孫洙编選的一部十分優秀的唐詩選本,問世以來,不斷有學者為其作注,注本多達十餘種,其中質量最好、流傳最廣的,當屬道光年間陳婉俊所著的《唐詩三百首補注》。但是這部作品並沒有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和研究,因此,對於《唐詩三百首補注》的研究至今仍是一片空白。本文運用訓詁學的理論和分析歸納的研究方法,對《唐詩三百首補注》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研究,概括出陳婉俊《補注》一書的内容和特點,評論了其注釋上的成就和不足之處。全文共五章,包括緒論、正文和總結三部份。第一章緒論,主要介紹《唐詩三百首補注》一書的研究意義及研究現狀、編選者孫洙的生平概況和《唐詩三百首》的内容體例,以及補注者陳婉俊和《唐詩三百首補注》的基本情況。第二、三、四章是正文部份,主要針對《唐詩三百首補注》的注釋内容進行全面細緻的分析和討論。陳婉俊注釋的内容,主要包括校勘、注音、析形、詞語、典故、題解和詩人小傳幾部份内容。另外,陳婉俊作注之時,保留了孫洙當時所作的旁批,我們也對此作了比較詳盡的分析。第二章主要是對最基礎的校勘、讀音、文字和一般詞語進行分析,并分別總結了它們的不足之處。這幾項内容陳注中涉及的不多。第三章主要是針對名物詞語的注釋進行解說,這一部份内容是陳婉俊注釋的重點,論文對其進行了比較細緻的分類,并分別予以說明。第四章是對注釋中的文學性注釋的深入分析,包括了典故、題解、詩人小傳和孫洙旁批四部份内容。第五章總結,從整體上歸納總結了陳婉俊注釋上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注釋所存在的不足之處,并指明陳婉俊《唐詩三百首補注》可以為我們現在研究唐詩注釋和其他詩文的注釋工作提供極大的參考價值和經驗借鑒。
其他文献
北宋中后期词坛是新体新派迭起兴盛的重要时期,古今词学家对这一词坛的兴趣,大都集中到苏轼的“以诗为词”、周邦彦的“浑厚和雅”,而俳谐词则被遗弃在不为人所重的角落里,无
阐述了铁路路基沉降控制的必要性,分析了铁路路基完工后出现沉降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纵观柯灵七十年的散文,真实性与理性精神的追求一直贯穿整个创作过程。这种创作状态反映了一代关注时事的知识分子对于散文怎样对外直击现实又对内关注心灵的执着的追求。本
范紫东先生是我国近代的文化名人,辛亥革命的先驱,20世纪著名的秦腔剧作家,是西安易俗社成立近百年以来最有声望和影响的剧作家之一。自1912年易俗社成立时,范紫东先生就开始
本文是基于“表演文本”和“手抄文本”的结合视角完成的,因而属于“文本学”研究。论文以故事结构理论、口头程式理论和表演理论为理论“基点”,以民族志诗学、人类学诗学、
我国普通高校音乐通识课程以概论与欣赏为主的课程建设思路是向教育成本制约妥协后的选择,效果无法令人满意。目前哈佛大学的音乐通识课程《聆听的艺术》与《首演之夜》已远
西方列强用武力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清王朝被迫融入以西方资本主义为核心的世界大家庭中。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也逐渐意识到西方的先进,一些开明之士也已从天朝
《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首屈一指的地位,其艺术价值一直是红学界关注的焦点。《红楼梦》之所以有这么高的艺术境界,与其恰当巧妙地运用叙事技法有一
20世纪30年代中期,鲁迅将前苏联作家班台莱耶夫的儿童中篇小说《表》译介到中国。本论文从此入手,查阅大量报刊资料,追踪该小说在现当代中国的传播足迹,发现《表》经鲁迅译介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有很多值得关注的人物形象,优伶形象就是其中之一。这一形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反复出现,到了现代文学中,则按照两个方向发展,一种是被通俗作家当作书写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