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CT)心肌灌注显像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进行诊断,及对CMVD临床危险因素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为两个部分:(1)运用PET/CT心肌灌注显像探讨定量与半定量参数用于诊断CMVD的价值及CMVD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2)运用PET/CT心肌灌注显像探讨女性CMVD的临床危险因素、心功能参数及CMVD患者的PET/CT定量参数分析。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疑似诊断为CMVD患者。收集患者个体特征、冠心病临床危险因素、静息和负荷状态下不同冠状动脉灌注区域心肌血流量(MBF),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及左心室整体冠状动脉血流储备(LV-CFR),累积负荷总积分(SSS)、累积静息总积分(SRS)、累积积分差别(SDS)、一过性缺血扩张(TID)。以LV-CFR截断值2.5分为CMVD和非CMVD两组,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危险因素、PET/CT心肌灌注显像半定量参数(SSS、SDS、SRS、TID),另外分析和比较静息、负荷状态下左心室整体MBF(LV-MBF)。(2)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疑似诊断为CMVD女性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体质指数(BMI)、冠心病家族史、年龄和是否停经。静息和负荷状态下不同冠状动脉灌注区域MBF,CFR和LV-CFR及左心室收缩功能参数(LVEF)。以LV-CFR截断值2.5分为CMVD和非CMVD两组,分析和比较临床危险因素,静息、负荷状态下LV-MBF及LVEF。采用IBM SPSS 22.0版软件包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时采用两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之间的差异比较用卡方检验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以双侧P值<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研究第一部分纳入54例。与男性比较,发现女性CMVD占比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800,P=0.027);CMVD组中高血压患者多于非高血压患者(X~2=4.395,P=0.036);其他指标常见临床危险因素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比较两组间半定量参数TID、SSS、SRS、SDS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CMVD患者中,单支冠状动脉CFR降低1例,双支冠状动脉CFR降低6例,三支冠状动脉CFR减低27例;CMVD组静息LV-MBF高于非CMVD组,负荷LV-MBF低于非CMVD组(0.74±0.16m L/min/gvs0.63±0.09m L/g/min,1.52±0.36m L/g/min vs 1.89±0.22m L/g/min;t值分别为2.92和-4.50,P值均<0.05)。(2)研究第二部分纳入75例。CMVD组BMI高于非CMVD组(26.93±3.52 kg/m~2vs 23.83±3.42kg/m~2,t=3.63,P<0.05)。BMI与LV-CFR呈负相关(r=-0.341,P=0.003)。以BMI为24kg/m~2为截断值分为超重组和非超重组,超重组LV-CFR低于非超重组(2.18±0.47kg/m~2和2.54±0.55kg/m~2,t=-2.89,P值为0.005)。两组间其他常见临床危险因素无差异(X~2值:0~3.002,u值:586.5,P均>0.05)。CMVD组中静息LV-MBF高于非CMVD组,负荷LV-MBF低于非CMVD组(u值:417.5,t值:-4.54,P均<0.05);CMVD组和非CMVD组静息和负荷LVEF均无统计学差异(t值:1.40和0.69,P>0.05)。结论:在CMVD组中女性多见,在不合并梗阻性冠心病女性患者中,CMVD占比相对较高,BMI与女性CMVD相关,且与LV-CFR呈负相关;CMVD患者中高血压多见;以三支冠状动脉CFR呈弥漫性减低受损为PET/CT主要表现。PET/CT定量血流测定显像能为无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疑诊CMVD的患者提供无创性、客观的功能诊断和评价手段,明显优于单纯的心肌灌注显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