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斯塔夫·马勒是奥地利籍犹太作曲家、指挥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近代优秀的乐队指挥之一。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产生于马勒创作的后期,是其作品中最具个性的一部。作曲家对音乐材料的处理、和声技法的运用等均已非常娴熟,并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点。本文以马勒《大地之歌》为研究对象,以作品中的和声为研究内容,分别从音乐主题中的“中国因素”及其和声处理手法、调性扩张的手法、转调的手法等几个方面,对作品中的和声作分析与研究,力图概括出《大地之歌》和声运用中的几个重要特点。第一章论述该作品音乐主题与动机中的“中国因素”及其和声处理手法。《大地之歌》创作题材源于中国唐诗,为适应这一特点,作曲家在部分音乐主题的创作,及其和声的处理手法等方面引入了“中国因素”,以体现他内心感受的“中国风格”。该作品虽然基于大小调体系,但由于融入了“中国因素”,使得这部作品的和声体现出了马勒的个性特征。第二章论述了作品中的调性扩张手法。调性扩张手法的运用是这部作品和声技法的一个重要方面。马勒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多元调关系交替、线条功能、复合功能以及三全音功能等调性扩张手法。其中,多元调关系交替与线条功能的运用尤具特点。第三章论述了作品中较有特点的转调手法。在《大地之歌》中马勒对某些转调的处理有其独特之处,较有特点的主要有利用“平行和声调式交替和弦”作为中介和弦的转调、利用“平行同主音调关系混合交替和弦”作为中介和弦的转调、利用“大小七和弦的下小三度连锁进行”作为中介的转调,以及利用等和弦作为中介和弦的转调等等。笔者通过对该作品和声几个方面的研究,最终以结论的方式对马勒《大地之歌》这部作品和声技巧的几个重要特点作了概括论述,并对其大小调和声体系与五声调式因素相结合的统一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