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大地之歌》和声技法的几个重要特点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xuyi504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斯塔夫·马勒是奥地利籍犹太作曲家、指挥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近代优秀的乐队指挥之一。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产生于马勒创作的后期,是其作品中最具个性的一部。作曲家对音乐材料的处理、和声技法的运用等均已非常娴熟,并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点。本文以马勒《大地之歌》为研究对象,以作品中的和声为研究内容,分别从音乐主题中的“中国因素”及其和声处理手法、调性扩张的手法、转调的手法等几个方面,对作品中的和声作分析与研究,力图概括出《大地之歌》和声运用中的几个重要特点。第一章论述该作品音乐主题与动机中的“中国因素”及其和声处理手法。《大地之歌》创作题材源于中国唐诗,为适应这一特点,作曲家在部分音乐主题的创作,及其和声的处理手法等方面引入了“中国因素”,以体现他内心感受的“中国风格”。该作品虽然基于大小调体系,但由于融入了“中国因素”,使得这部作品的和声体现出了马勒的个性特征。第二章论述了作品中的调性扩张手法。调性扩张手法的运用是这部作品和声技法的一个重要方面。马勒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多元调关系交替、线条功能、复合功能以及三全音功能等调性扩张手法。其中,多元调关系交替与线条功能的运用尤具特点。第三章论述了作品中较有特点的转调手法。在《大地之歌》中马勒对某些转调的处理有其独特之处,较有特点的主要有利用“平行和声调式交替和弦”作为中介和弦的转调、利用“平行同主音调关系混合交替和弦”作为中介和弦的转调、利用“大小七和弦的下小三度连锁进行”作为中介的转调,以及利用等和弦作为中介和弦的转调等等。笔者通过对该作品和声几个方面的研究,最终以结论的方式对马勒《大地之歌》这部作品和声技巧的几个重要特点作了概括论述,并对其大小调和声体系与五声调式因素相结合的统一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生物传感器因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时间短、检测成本低等特点,极大地推动了医学临床诊断和药物筛选的发展。光学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无需分离、可以实现原位和
近几年随着规模不断扩大的中职院校招生,招生的形式也渐渐呈现多元化,各中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应该怎样充分利用本学校已有的招生资源信息,来促使中职院校能够在每年
本文根据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标准,从风险的角度出发,利用CoVaR方法,结合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及一系列的宏观状态变量,实证考察了次贷危机前后上证A股各行业上市公司市场风险
人物出场集中体现着作者对于作品的整体构思。在传统小说文本中,人物出场是联接“写人”与“叙事”两重维度的紧要关节,与小说各个要素之间均有着密切联系。本文以《三国演义》
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通过采用多部门经济模型以及基于传统统计角度的GDP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分析1979-2010年重庆市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
在充分研究乐谱文本和曲目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利用和声曲式分析的理论方法,结合自身的演奏教学经验,对贝多芬第一大提琴奏鸣曲的风格,结构,音乐处理,演奏法,尤其是对如何将大
笔者通过施工过的高边坡处理实例,进行路基高边坡的处理措施论述。根据实际的处理措施及相应的理论和大家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学习经验,争取提高处理高边坡的能力,对于应对以后
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增长迅速,2005-2010年年均贸易额增长速度为38.33%,其中增长最快的是与吉尔吉斯坦,达到74.27%。由于地缘优势,中国与中亚国家70%的贸易额都是通过新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解决农村“三农”问题(农村、农业和农民)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农村经济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阶段,农
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与农业相关的小企业众多,本文就河南农业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展开研究。小企业融资难在我国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而农业小企业的融资遭遇也是一样,如何解决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