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螯合树脂是在离子交换树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树脂分子可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配位键。由于其具有离子选择性更高、结合力更强、再生能力更强、稳定性更好和成本更低廉等突出优点,因此,可广泛应用于处理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其中,天然壳聚糖及其改性树脂被认为是处理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理想材料。本论文以交联剂戊二醛交联带氨基侧链聚天冬氨酸和壳聚糖,合成一种新型的可生物降解交联壳聚糖-聚天冬氨酸树脂,通过优化每一步合成工艺,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聚合物分子链中引入的二硫基团(-S-S-)提高了树脂的离子选择性识别能力。利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及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合成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不同因素包括接触时间、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pH和吸附剂剂量对Co(II)、Ni(II)、Pb(II)和Hg(II)离子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吸附接触时间约8h,初始浓度小于150mg/L为宜,最佳pH值分别是6.0,6.0,5.0,4.0,最适宜剂量依次是2g/L,2g/L,1g/L,1g/L。运用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粒子内扩散动力学模型估算吸附动力学参数,所有研究体系皆遵循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同时证明化学吸附作为控速步骤。利用Langmuir,Freundlich和Dubinnin-Radushkevich等温吸附模型分析吸附平衡数据,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平衡数据,说明吸附过程是单分子层优惠吸附,Dubinnin-Radushkevich模型拟合结果证明螯合树脂对Co(II)、Ni(II)、Pb(II)和Hg(II)离子的吸附属于化学吸附,最大吸附平衡容量分别是48.7,57.0,152.2和170.6mg/g。另外,树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的;再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树脂经过连续多次吸附-解吸循环后仍能维持较高的吸附水平,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良好再生吸附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