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卫视《档案》栏目作为一档对于人文历史和军事题材等揭秘性的纪实栏目,自2009年4月2日开播以来受到业界、学界和观众的广泛好评,在激烈的电视竞争中完成了栏目品牌的树立和频道亮点的打造,与同类题材电视栏目的优势之处显而易见。在这档节目中非语言符号的灵活运用对获得高收视的巨大成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道具的灵活使用、主持人的体态语言以及副语言这些非语言符号起到了在电视媒介上构建起与受众进行信息交流的平台。 本文利用文献综述法,以符号学为理论基础,针对电视节目中出现的语言符号进行归纳整合,发现电视节目已不再单纯的依靠语言符号来传递信息,而是在语言符号基础之上多样地使用非语言符号,让节目形式和内容丰富多样,带给受众新颖奇特的观赏感受。在此基础之上作者选取了北京卫视的自创栏目《档案》为研究文本,将《档案》节目中的非语言符号筛选出来,包括“时空、道具、色彩、着装、体态语”五种要素。以听觉与视觉类非语言符号形式为主,对节目中的五类元素进行分类总结,同时运用传播学、符号学等学科知识对文本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并按照非语言符号的功能与表现形式为主要框架结构,对《档案》的非语言符号的成功运用进行深入解读,从而探寻在电视节目中如何运用非语言符号的一些规律和内在联系。 文章第一、二章是对非语言符号的相关理论概述,结合电视节目中出现的非语言符号归纳出常应用于电视节目中的非语言符号。第三章以《档案》栏目为分析文本,针对其节目中丰富多样的非语言符号对符号元素进行解析,并结合节目自身特色总结出该节目是如何将非语言符号成功应用于纪实类栏目中。最后对其文本进行分析,找出其栏目特色,为相似的节目在利用非语言符号时提供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