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当前学界、政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也是难点所在。地方政府债务有很大的风险,美国巨额债务问题的形成和危害是明显的例子。世界各国政府对债务风险进行重点研究,希望能得出有效的测量方法和控制机制以防范和化解债务危机。地方政府债务是一个很难被研究透彻的问题:一方面各个国家的制度以及经济条件互不相同,其他国家的成功的典范难以适用本国,另一方面经济体系复杂而且庞大,难以形成全面而有效的调查研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虽然困难重重,本文依然以数据为基础,在目前国内普遍认同的或更具解释性的债务风险指标的框架内,调整并建立新的债务风险指标,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一般结论。在财政学史上,财政分权理论的建立是财政理论的一大突破,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各国政府为发展经济而采取不同程度的举债措施,因为理论上适当的借债行为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由于各国家地区的条件、环境以及政策不一样,很多国家或者地区出现了债务危机,比较典型的就是希腊债务危机问题。1994年实行了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政府收取了大部分的税收收入,而地方政府的收入缩减。地方政府为了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采取借债措施,使得地方政府债务逐渐积累,债务问题日益严重,债务风险系数逐步提高。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保证经济增长率的稳定增长和就业率的提高,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地方政府造成很大的配套资金的需求压力,因为很多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长期大于财政收入,地方基础设施也不健全。大部分地方政府只能以举债的方式获得资金来发展经济,这使得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在短期内迅速膨胀。我国地域辽阔,环境各异,各地区间的历史,习俗相差很大,经济的发展也不平衡,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使得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也呈现出和其他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不同的特征,因此不能照搬西方国家或其他地区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模式,应从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的实际经济情况来研究债务风险问题。本文首先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定义,进一步理清了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依据财政部的统计,至2013年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额为14万亿;重点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认为主要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经济体制、以及行政管理体制等考虑;统计了长沙、贵阳、沈阳、合肥、南昌和兰州六个城市2010-2012年的政府直接债务和隐性债务的平面数据,使用SPSS软件作主成分分析,得出结论:如果地方政府需要严格控制增量,如果本年需要新增债务量,就必须考虑本年的经济增速和收入增加量,而且在支出方面,单位支出需要偿还的债务最好小于或等于单位支出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最后,提出防范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对策建议:明确地方政府的事权财权与市场边界,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财源建设,并且建立科学有效的债务偿还的制度体系与管理机制,增加地方债务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