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禽戊型肝炎是由禽戊型肝炎病毒(Avian Hepatitis E virus,aHEV)引起的一种急性肝炎疾病。据报道致病性aHEV主要侵害成年母鸡,常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并且在对肠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时可发现aHEV的存在,提示保护肠道在防控该病中的重要性。2016年以来,我国多个大型养殖场出现了严重的肝脏脾脏肿大和肝脏破裂出血综合征,成年鸡综合死亡率大幅升高并严重影响雏鸡孵化及育成,从多个患病鸡群中检出aHEV,同时总体发病日龄有逐渐前移的趋势,而目前对aHEV感染雏鸡的研究较少。枯草芽孢杆菌是常见的肠道益生菌,在动物机体肠道内能快速黏附定植并繁殖,使失调的微生态恢复到平衡状态,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效果。本研究构建了aHEV感染SPF雏鸡发病模型,对枯草芽孢杆菌鉴定和驯化的基础上观察了其对辅助雏鸡抵抗aHEV感染的拮抗效果。将1日龄SPF母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感染组1周龄时经口灌服攻毒VaHEV-HB株,对照组口服PBS对照,观察死亡和发病情况。2周龄时测量体重并对每组10只小鸡实施安乐死,并收集肝脏,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等组织称重计算免疫器官指数,各器官提取RNA以qRT-PCR方法检测HEV病毒载量。在无菌条件下取剖检鸡的盲肠内容物,用Hi Pure Stool DNA Kit B试剂盒从样本中提取基因组DNA扩增16S r RNA的V3+V4区后对其进行上机分析,进行肠道微生物菌群检测。结果显示,感染组死亡率为20%,而对照组无死亡情况。攻毒组小鸡的体重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在20g左右。感染VaHEV-HB会引起肝脏和脾脏的肿大,感染组肝脏比重在7%-13%之间,而对照组为4%-8%之间;感染组脾脏比重在2.7%左右,对照组脾脏比重在1.8%左右,差异显著。肠道微生物菌群分析结果显示禽HEV感染组与对照组肠道微生物组差异明显,而组内不同样品之间差异性较小,说明禽HEV感染能引发不同个体相同普遍且显著的微生物组变化。aHEV感染组厚壁菌门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变形菌门丰度显著低于后者。体重与肠道菌群分布有关,肠内厚壁菌门数量增多导致更有效吸收食物中的热量从而导致体重增加。取从土壤中分离培养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在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的基础上使用细菌16S r RNA通用引物(27f-1492r)鉴定,经鉴定后的单菌落分别在PH值为2,3,4,5,6,7,8的LB液体培养基和胆盐浓度分别为0.5g/L,1g/L,1.5g/L,2g/L,2.5 g/L,3 g/L,3.5 g/L,4 g/L的培养基中进行耐酸性和耐胆盐驯化。将1日龄SPF母鸡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只。空白对照组灌服无菌LB;单纯攻毒组在一周龄灌服VaHEV-HB株;第三组于1周龄攻毒后连续灌服驯化过的枯草芽孢杆菌1周;第四组于1日龄只灌服驯化过的枯草芽孢杆菌连续灌服一周。全程记录各组雏鸡的死亡率,称取体重和各器官重量并计算免疫器官指数,抗凝血提取RNA以qRT-PCR方法检测HEV病毒载量。剖杀后收集每只鸡的盲肠无菌取盲肠内容物进行微生物菌群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单纯灌服枯草芽孢杆菌的组均没有死亡,攻毒组死亡率为20%,灌服驯化菌的组不仅死亡率降至10%,其体重高于对照组和攻毒组,肝脏比重相对于攻毒组9%-11%的显著降低,为4%-6%。肠道微生物菌群分析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治疗组与对照组肠道微生物组差异明显,而组内不同样品之间差异性较小,治疗组的肠道菌群趋于正长,肠道微生态恢复稳定,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能引发肠道微生物组的变化。本实验构建了aHEV感染雏鸡的发病模型,在观察了病毒致病性基础上分析了aHEV感染诱发的肠道正常菌群失调。进一步通过分离和驯化的枯草芽孢杆菌在动物实验中证实了其能够降低禽戊型肝炎病毒对肠道的损伤,降低了aHEV感染诱发的死亡率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病毒在肠道内的增殖和侵害。为了解aHEV致病性提供了更多参考数据并提出了可能的辅助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