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国际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技术创新已然成为推动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立足于不败之地的根本。目前如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速技术创新的步伐,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或地区所关注的焦点。而产学研合作则是当前加强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区域保持长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推进区域产学研合作,有利于聚集区域资源,有利于发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各主体的优势,从而提升技术创新的效率。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对现阶段安徽省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绩效进行评价,通过与其他省市产学研合作情况的对比,结合相关理论找出安徽省发展中问题的所在,这对提升产学研的合作效率,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区域资源的有效整合,对促进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并依据问题的所在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今后安徽省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提供可靠性的指导意见。首先,简明扼要的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通过对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文献资料的分析与研究,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产学研合作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重新的界定并且总结了产学研合作的各个构成要素。通过对现有的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的研究方法以及模型的总结,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分析了安徽省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宏观方面,对安徽省已出台的关于产学研的相关政策以及已取得的成果进行概述;微观方面,对产学研合作的高校和企业近五年来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研究其参与产学研合作的活跃程度和成果概况。通过对政策的解读和对数据的分析找出安徽省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引起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再次,通过研究现有的区域产学研合作的绩效评价影响因素,探讨现有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其构建原则,构建了符合安徽省的产学研合作的评价体系,从全国31个省市的投入和产出的相关数据着手,选择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31省市产学研合作绩效进行了评价和比较,研究发现在全国31个省市中安徽省产学研合作绩效处于相对较低的结论。然后,通过DEA的投影原理,针对各指标中存在的剩余变量或松弛变量,做出了应将投入指标中R&D经费支出和高校科技经费来自政府的金额应该分别减少10.9%和23.1%,四项产出指标均应增加35.33%的优化方案,优化调整后的安徽省产学研合作达到DEA有效。最后,针对模型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以及影响安徽省产学研合作绩效水平的主要原因,从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积极盘活企业的内部和外部资源、努力提升成果的转化和运用能力、大力完善科技中介机构体系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关措施,以期能够提高安徽省的产学研合作效率,推动我省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快区域技术创新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