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角骨的CT影像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res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腕部大多角骨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的研究,测量其多维的相关数据,得到影像解剖学依据,以优化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经大多角骨进钉的方式。方法:在腕部大多角骨CT影像的多平面重建成像(multi-planer reconstruction,MPR)上,通过重新定义三维平面轴线,对大多角骨三维平面内反映其骨大小的各项数值进行测量,根据测量值结果分析,在以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时,于大多角骨处进钉方式的优化设计与可行性。结果:总计测量60例正常大多角骨的CT数据值,其中男女各30例,纳入的被检者年龄在18~70岁之间,平均年龄42.3岁,测得其弓长为(11.79±1.30)mm,鞍深(1.25±0.63)mm,减深距为(7.38±0.98)mm,桡侧宽度为(13.46±1.13)mm,高度为(11.43±1.18)mm,矢状长度为(14.59±1.63)mm,可根据测得的值定位钉道。结论:大多角骨骨体的大小能满足钉道优化设计的需求;从测得的数据中得到了钉道的安全范围;测得的大多角骨数值能帮助进行两螺钉在大多角骨的钉道设计。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外源性硫化氢(H_2S)对使用博来霉素建立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中肺组织的PI3k、AKT、mTOR的mRNA表达水平及LC3Ⅱ、P62蛋白(均为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外源性H_2S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肺纤维化大鼠及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SD雄性大鼠45只,依随机抽样法分为Control组、BLM组、BLM+NaHS组,每组15只。其中BLM组、B
目的:通过对Schatzker分型、基于CT的Schatzker分型以及三柱分型的评价一致性研究,探讨CT检查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重要性。方法:收集从2016年3月至2019年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所有胫骨平台骨折的病例,通过PACS系统获取所有病例的X线及CT影像学资料。由两名住院医师独立完成所有病例的Schatzker分型、基于CT的Schatzker分型以及三柱分型,独立记
本研究针对高寒荒漠区人工牧草降雨不足和水分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以燕麦、箭筈豌豆、藜麦和毛苕子为研究对象,于2018和2019年在青海省乌兰县金泰牧场开展田间试验。在2018年
目的通过针对特定时间区间内永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予以分组研究,对比分析食道调搏(TEAP)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治疗价值,为提高此类患
目的:统计分析血管内皮素1(Endothelin1,ET-1)+138A/-位点基因多态性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及其各临床分型组间的分布,初步探讨ET-1+138A/-基因多态性
随着我国电网的发展和智能电网的广泛建设,柔性直流输电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大的关注,其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当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出现提高了
开发与天然骨形态、结构相似的生物支架是骨组织工程领域主要挑战之一。基于静电纺丝技术不仅可以制备出与骨组织相似的纤维结构,而且适用于多种材料复合的优势,其得到广泛应
类肝素聚合物具有与肝素相似的生物功能,如抗凝血、结合调节细胞功能的生长因子、调节炎症等,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合成材料。具有明确化学结构的类肝素聚合物的生物相容性激发了
东北黑土区由于高强度无休机械耕作与坡面侵蚀的共同作用加速了黑土有机碳(SOC)迁移和损耗,黑土质量退化潜在威胁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和国家粮食安全。以典型黑土区不同开垦年限
膀胱微乳头型尿路上皮癌(micropapillary bladder cancer,MPBC)是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中的一个独特亚型,临床上比较罕见。其具有高分级、高分期、易侵袭、易进展、易复发、预后差等生物学特性。由于其组织形态变化多样、病理诊断困难,故极易漏诊、误诊,国内相关研究甚少,尚无统一诊断标准,且目前对于MPBC的治疗方式也存在很大争议,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