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冠心病(CHD)病理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所致冠脉狭窄,冠状动脉钙化(CAC)是冠状动脉粥硬化过程的一部分,反映斑块的负荷量。本研究目的观察冠状动脉CT造影(CTA)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两种方法对CAC的检出,根据CTA对斑块分类,比较钙化斑块和非钙化斑块对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的影响;探讨在CTA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或多平面重组(MPR)图像上具体单纯钙化斑块参数与冠脉狭窄的相关性,观察钙化斑块的形态特点与狭窄程度的关系;CTA诊断钙化斑块和非钙化斑块与CAG的一致性。方法:选择同期行16-MSCT和CAG检查的冠心病患者38例,并记录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冠状动脉造影采用经股或桡动脉插管法,MSCT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双盲对照研究。冠状动脉树分成12个血管段。记录CTA检查结果记录:钙化斑点、单纯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的分布情况;根据评价冠脉钙化的半定量方法,记录CAG显示钙化的情况;根据CTA检测斑块成分的不同,将斑块分为非钙化斑块(软斑块和斑块以非钙化为主的混合斑块)和钙化斑块(单纯钙化斑块和钙化为主的混合斑块)两组。冠脉的狭窄程度分为显著性(>50%)和非显著性狭窄(<50%);于CTA的MIP和MPR重建图像,观察具体单纯钙化斑块的直径、斑块直径和相应正常血管管径比值、长度,记录MIP图像上单纯钙化斑块面积及形态。用X 2检验进行样本间差别的显著性检验,采用Kappa检验对CTA与CAG结果一致性分析,用Pearson积差相关和Spearman秩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作为统计学检验标准。结果:1.CTA检测钙化斑块情况: 38例患者中无CAC 6例,占15.8%,CAC 32例,占84.2%。38例患者共456个血管段发现软斑块30个,钙化斑点32个,单纯钙化斑块78个,混合钙化斑块25个。钙化斑块以前降支六段(28/38,73.7%)>右冠状动脉二段(15/38,39.5%)>回旋支近段(8/38,21.1%)。2.以CTA检测钙化斑块为标准,应用X 2钙化斑块数与有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和年龄无差异性(P值>0.05)。3. CTA和CAG对钙化检出有很好的相关性性。4.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快组和钙化斑块组在导致管腔狭窄的概率差异有显著性差异( X 2=8.188,p=0.004),故软斑块和以非钙化为主的混合斑块是导致血管发生显著狭窄的主要原因。5.在MPR重建图像中,钙化斑块直径和斑块直径/正常血管直径的比值与冠脉狭窄无相关性;在MIP图像中,钙化斑块直径和斑块直径/正常血管直径的比值与冠脉狭窄存在相关性(0.01<P值<0.05);在MPR和MIP重建图像中长度与冠脉狭窄存在弱相关性(0.01<P值<0.05);钙化面积与冠脉狭窄无相关性。6.CTA对于非钙化斑块的评价优于钙化斑块,两类斑块与CAG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值分别为0.805和0.687)。结论:1.无论是CTA还是CAG均能较好的检查出钙化病变,是临床最常用发现CAC的两种方法。2.由于非钙化斑块是引起冠脉显著性狭窄(>50%)主要原因,因此分析CTA时主要观察非钙化病变。3.行冠状动脉CTA观察含钙化斑块,主要分析混合斑块,混合斑块为引起冠状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多为中重度;单纯钙化斑块引起血管狭窄多为轻中度。在MPR重建图像中,主要观察斑块的成分,在MIP图像中观察单纯钙化斑块的部分具体参数可以反应冠脉狭窄,但是钙化斑块的面积不能反应冠脉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