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使用、金融素养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il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经济腾飞的背后往往是一个时代的崛起,更是一个个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缩影。家庭逐渐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且投入市场的资金也随之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源泉”,让越来越多的学者探究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因子。影响因子具有多元性,因此有鉴于当代互联网信息的高速发展,本文仅以互联网使用与金融素养作为关键因子,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以Probit和Tobit作为研究模型,并以改进后的因果逐步回归方法检验金融素养的中介效应。首先,本文以回归分析方法观察互联网使用、金融素养是否属于家庭参与金融市场活跃度、家庭金融投资风险资产的影响因子,并得出互联网使用以及家庭所具备的金融知识、支配金融资源的能力都会对家庭在金融市场上选择风险资产产生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第一,使用互联网的行为能够让家庭更大范围地接收社会信息,获取更多诸如市场情形的信息,并凭此减省以家庭为单位的信息成本,促进了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选择。第二,金融素养的提高能够帮助居民更好的理解经济信息和金融产品,在增加居民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收益率的同时降低交易成本,增加参与金融市场投资的家庭数量,改善当前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组合的单一化现状。其次,对于互联网使用与金融素养两者关系的进行研析,以探究金融素养能否以中介效应存在于互联网使用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机制内。为验证该中介效应,文中以若干组指标进行匹配,检验关键因子的相互关系,并借以不同指标结合,采用加入Bootstrap检验的逐步法,用以论证互联网使用-金融素养-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选择的机制存在性。并探讨整个传输过程内,存有的该中介因子并未发挥全部中介效应。由此,本文通过模型验算了金融素养的中介效应占比,并得出如下结论:互联网的普及对金融素养水平的提成形成了积极的作用,通过信息传播效率的提升,扩大金融知识普及范围,增加金融技能提升机会,提高投资者的抗风险能力,改变居民的风险偏好。再者,以城乡、地区分组调整所有样本中的数据,通过异质性检验与分析,得到结论:即前文所述回归结果虽有稳定性,但城乡与地区差异将影响互联网使用和金融素养的促进作用的效力,具体表现为在金融市场活跃的农村家庭中互联网使用作为影响因子的效力更强,同样活跃的城市家庭中金融素养的影响因子效力更强。而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东部与中西部相比较会发现,前者无论是金融素养或者互联网使用的影响效力都远高于后者。文末为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认识,根据三方不同主体:政策制定者、金融服务提供者、微观家庭成员提出相应建议,并希望家庭成员通过合理利用互联网,学习金融知识,提升金融素养,与金融市场建立更为良性的关系,最终能实现个体家庭资产增长与国家金融市场激活的双赢局面。
其他文献
21世纪以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高速发展,使得航天事业所依赖的发动机等高精密设备对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对高精密设备的使用周期、健康状况进行监控和维护,设备剩余使用寿命预测的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剩余使用寿命预测当前主流的方法包括基于模型的方法、数据驱动的方法以及混合方法。近年来学者的不断研究使得深度学习技术快速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数据驱动方法也因此在剩余使用寿命预测领域中得到广泛
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直播作为一种新型媒介,能增强屏幕两端的实时互动,进一步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为主播和观众模拟一种实时交流的场景。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平台、机构和个人有能力参与到直播中来。在中国,电商直播最早起步于2016年,是由短视频平台快手及电商平台淘宝、蘑菇街、京东等陆续起步尝试,最初以内容建设和流量变现为目的,经过四年的成长,越来越多的平台参与其中,直播商品的
预算偏离是政府决算收支与预算收支之间的差异。由于各种原因,在预算和决算之间出现的差异常常被视为正常现象,但是过高的预算偏离度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留存的税收变少,但同时要承担较多的事权,这导致我国预算偏离状况一直居高不下。在财政制度不够完善,法制建设还处于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各级政府为了地区发展对财政收支施加控制,使预决算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从追求增速
近年来互联网消费信贷业务快速增长,但同时由于信贷业务的特殊性,存在数据不平衡问题,并且目前的相关研究普遍将违约预测作为二分类问题,仍需进一步细化。此外,目前研究中模型评价方式仅考虑模型预测的准确性指标,少有研究考虑实际财务成本。因此,目前研究离实际业务存在一定的距离,有进一步探究的空间。本文获取了2个数据集,分别含有39927个和7275个样本的互联网消费信贷违约情况。其中,数据集1用于建模与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断成熟,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并购重组不断提升自身资源配置,实现跨越式发展或外延发展,伴随并购重组的发生频率同样增加的,是在重组过程中签订业绩补偿承诺的事件概率。业绩补偿协议具有信号作用,且会降低信息不对称、促进交易成功,向收购方以及外界传递标的公司未来发展状况良好的信号。但签订业绩补偿承诺之后,标的方和承诺方会在承诺期内背负业绩压力,并会对企业的创新研发投入水平造成影
船舶司法出售作为一项在海事请求人的申请下启动的,法院(在我国为海事法院)为实现请求权人的合法债权,或为执行生效的法律文书而将案件所涉船舶进行扣押及拍卖的程序,其是在海事诉讼过程中通过司法实践经验的积累,结合商业拍卖等其他拍卖类型共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制度。随着航运贸易的发展以及经贸往来的繁荣,船舶的商业价值日益凸显,该制度的价值也得到重视。然而从国际角度出发,船舶司法出售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课题,特别
目前中国社会经济正处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企业作为衔接国家与个人的微观主体,其发展决定了社会的活力,企业的投资效率作为评判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如何优化企业投资行为是学界关注的重点方向,但是目前我国更多地关注外部环境及内部治理等“硬约束”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而缺乏对企业经营过程中业绩压力等“软约束”的研究。因此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及其衍生理论,构建了业绩压力与企业投资效率的逻辑框架,将业绩压力按
以物抵债不是一个正式的法律概念,是自实践中发展而来的。近几年以物抵债纠纷案件数量不断增加,但是我国现行法律对此却无规制,实务中多用学说观点进行裁判,但理论上对以物抵债协议的性质与效力认定也观点不一,无法给司法实践很好地指导,导致该问题呈纷繁复杂、眼花缭乱之势。本文以实务案例为出发点,通过对该类案件的裁判进行整理、分析、比对,结合理论学说,以求能够厘清该协议的性质与效力问题。除引言和结语外,本文主要
2001年9月21日,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正式成立,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截至2020年末,开放式基金总规模已超过17万亿,成为我国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重要品种之一。然而,近几年基金市场中却一直存在“基金赚钱而投资者亏钱”的异象,此外FOF基金和投顾业务的发展也对机构投资者的基金投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检验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是否能够通过基金投资获得超额收益有重要意义。学界对于这一问题也尚
股票价格波动性不仅是市场主体在投资决策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重点考虑指标,还是会影响整个金融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目前有关股票价格波动性的研究指标选取主要集中在企业特性上,鲜有涉及企业间社会网络关系,故本文选择从股东关联网络这一视角展开对股票价格波动性的研究。本文将沪深300及中证500指数成分股于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构建基于时变空间权重矩阵的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