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时代,少数民族传统社会发生变迁无可避免。当滋生和孕育传统文化的乡土社会日渐消解,文化传承危机也随之而来。就朝鲜族传统文化而言,长期性、大规模的乡村人口流失是其遭受巨大冲击的关键因素。朝鲜族农村人口流动日益侵蚀着传统文化的生存土壤,一步步消解着传统文化的传承阵地,同时使传统文化的传承主体不断削弱。在现代化的强烈冲击和国家及社会各种力量自觉保护的双重作用下,朝鲜族农村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也打破了乡土社会无意识的代际沿袭传承,更多地成为一种有意识的文化再生产。基层政府通过重新定位村落发展方式、优化和转换农村生产方式、多样化开拓文化传承渠道等举措,一定程度上对朝鲜族乡土社会和传统文化进行整合与重构,以此来应对人口流动对农村地区朝鲜族传统文化造成的传承危机。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成效与不足并存。变迁语境下,如何平衡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实现农村地区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茶条村为例,从人口流动的角度对朝鲜族农村地区传统文化的相关传承问题进行描述和阐释,进而提出“在保护与开发中寻求文化传承之道、多渠道夯实文化传承的人文基础、打造民间主导型朝鲜族传统文化”等建议,以期对传承发展农村地区朝鲜族甚至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