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山东-韩国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文献对照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qh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中国广东、中国山东和韩国的2010-2020年期间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研究三地区选取穴位的异同点,并探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选穴规律,以促进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韩国的发展。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CNKI、万方数据、维普网、Pub Med、Cochrane Libarary、DBPia、RISS、KISS的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文献。按照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建立原始数据库,并分为3个地区,每个地区包括针灸处方的编号、腧穴名称、归经、特定穴。利用TCM Miner的关联关系挖掘功能(Apriori算法)计算穴位间的置信度及支持度;支持度表示A和B穴位同时出现的概率;置信度表示A穴位出现时,B穴位出现的概率。然后使用SPSS Statistic 25.0的系统聚类模块对高频穴位(≥5次)聚类分析,聚类方法选择“组间联接”,测量区间选择“皮尔逊相关性”,结果以树状图展示。最后应用SPSS Modeler14.1的网络模块对高频穴位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本研究按照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中国广东最终纳入91篇文献;中国山东最终纳入62篇文献;韩国最终纳入56篇文献。1.高频穴位分析:中国广东、中国山东、韩国所用穴位分别为63、50、39个,频次≥5的为33、27、21个。中国广东选取穴位频次最高为委中(9.03%),其次为肾俞、环跳、大肠俞、腰阳关;中国山东选取穴位频次最高为委中(9.06%),其次为环跳、阳陵泉、昆仑、秩边;韩国选取穴位频次最高为大肠俞(10.31%),其次为肾俞、环跳、委中、昆仑、腰阳关。2.归经分析:中国广东、中国山东、韩国所用穴位涉及了10、8、9个经络。三地区使用频次最高的经络均为足太阳膀胱经(广东为50.76%,山东为51.45%,韩国为60.76%)。3.特定穴分析:中国广东、中国山东、韩国所用穴位中使用了12、12、11个特定穴。中国广东选取特定穴多为合穴(18.41%),其次为背俞穴、下合穴、八会穴;中国山东选取特定穴多为合穴(18.29%),其次为八会穴、背俞穴、下合穴;韩国选取特定穴多为背俞穴(22.87%),其次为合穴、下合穴、八会穴。4.关联分析:中国广东、韩国在支持度≥20%,置信度≥80%的规则下,发现23、17对腧穴的关联,而中国山东在支持度≥20%,置信度≥90%的规则下,发现25对腧穴的关联。中国广东可见同时使用穴组概率最高为肾俞和委中(65.93%);中国山东可见同时使用穴组概率最高为阳陵泉和委中、环跳和委中(66.13%);韩国可见同时使用穴组概率最高为大肠俞和肾俞(67.86%)。5.穴位聚类分析:以分组距离≥20为阈值,中国广东树状图显示聚类3大类为:(1)C1:下极俞、十七椎、腰阳关、命门、S一、S二。(2)C2:血海、阴陵泉、膈俞、三阴交、太溪、殷门、太冲、秩边。(3)C3:承山、昆仑、悬钟、阳陵泉、丘墟、环跳、承扶。中国山东树状图显示聚类3大类为:(1)C3:委中、昆仑、秩边、阳陵泉、腰夹脊。(2)C4:风市、足临泣、环跳、承山、承扶、殷门、悬钟、足三里。(3)C5:次髎、太溪、肾俞、腰俞、命门。韩国树状图显示聚类3大类为:(1)C1:气海俞、腰阳关、关元俞、小肠俞、志室、肾俞、大肠俞。(2)C3:阳陵泉、悬钟、环跳、三阴交、足三里。(3)C5:委中、昆仑、承山、膀胱俞、承扶。结论:根据分析结果显示,三地区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选取穴位及经络相似。但中国广东和中国山东选取主要为合穴,而韩国选取主要为背俞穴。可认为三地区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选穴规律是相同,但根据当地的环境特点:气候、个人的体质、生活方式等及患者的证型来选加减穴位,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本文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收集、整理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数据,分析中性粒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比值(NLR)对短期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合其他危险因素对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可能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情况进行概率预测。对NLR值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进行中医早期干预治疗。方法:本研究收集、整理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法代表方心阴片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心阴片对心力衰竭的作用是否通过PGC-1α途径介导的线粒体能量代谢调控机制。方法:60只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5组,包括假手术组、模型组、心阴片低剂量组、心阴片高剂量组和曲美他嗪组,行主动脉弓缩窄术构建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小鼠术后情况稳定后开始给药干预,连续灌胃8周时间后用小动物超声仪检测小鼠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外周关节,因滑膜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导致关节肿痛,最终因关节骨质破坏而致残。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肾虚可能与RA疾病活动、病情进展、预后等密切相关。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疾病活动的确定已成为RA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肾虚与RA患者的疾病活动之间的关系,并寻找肾虚型RA病-证诊断
目的:中医学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其理论成果、临床实践可见一斑。相火作为早期的理论产物被历代各大名家不断丰富之下,相火及其相关理论有着更为深刻、广阔的内涵。就在各位医家扩充的过程,百家争鸣,各自赋予其具有个人的特色的理论和涵义。因此,本课题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相火的相关文献进行探讨,对相火的源流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归纳相火的根源、流支以及其相关理论的发展与运用,以期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本
目的:挖掘目前中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的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治疗,并初步探讨中药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期可能的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方法:首先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搜索中药(含中成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急性发作期的随机对照研究、名医经验、验案、病例报道等。然后提取相关文献中的处方信息,在Excel表格中汇总。将处方信息导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
目的:探讨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肾虚与骨代谢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探索通过现代医学解释肾虚与类风湿关节炎骨代谢紊乱的潜在关联。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0例,将患者按照肾虚证的分类标准划分为肾虚组和非肾虚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发病年龄、病程、绝经状态、药物使用史、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骨密度、
目的:本文包括临床观察与基础研究两部分。通过回顾分析富血小板血浆(PRP)在临床中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疗效,为PRP治疗骨折不愈合提供进一步依据。通过基础实验,探讨含骨碎补总黄酮PRP通过SDF-1/CXCR4通路干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探究其在骨愈合中促进骨修复的内在机制。方法: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PRP技术治疗骨折不愈合的患者14例。收
目的:在AMI患者接受PCI治疗基础上,观察宽胸气雾剂舌下给药对AMI患者PCI术后冠脉微循环的影响,探讨其对冠脉微循环及焦虑抑郁状态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63例患者,符合AMI诊断标准并同意接受急诊PCI治疗,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n=32)和对照组(n=31)。对照组:在对梗塞相关血管内行球囊扩张并且有前向血流后,向梗塞相关血管内注射200μg硝酸甘油,并行PCI术,术后按照指南给予标准化治疗;
目的: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可伴随剧烈疼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37例带状疱疹住院病例,探究其临床特点、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为带状疱疹防治提供依据,为中医辨治带状疱疹提供新思路。方法:运用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病例资料,采集其出生地、性别、年龄、发病季节节气、诱因、首
目的:通过比较中药益肾活血方联合左卡尼汀与单独使用左卡尼汀或者中药益肾活血方对肾虚血瘀型特发性弱畸精子症的精液参数、精子DNA碎片率、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客观评价中药益肾活血方联合左卡尼汀在治疗肾虚血瘀型特发性弱畸精子症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男科门诊诊断为肾虚血瘀型特发性弱畸精子症患者共90例,排除失访、脱落病例,最终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