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设备使用环境的复杂化、严苛化以及轻量化的要求,异种材料的连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镁及镁合金与铜及铜合金材料都具有良好的导热、散热、力学及机加工性能,但铜及铜合金由于密度大、质量高,不能适用于现代工程机械轻量化的要求,而镁及镁合金具备密度低、质量小等优势,如果能将镁合金和铜合金有效连接,将显著发挥镁铜复合构件的应用潜能。然而镁铜直接进行焊接时,镁元素与铜元素相互反应,易形成Mg2Cu和Cu2Mg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设备使用环境的复杂化、严苛化以及轻量化的要求,异种材料的连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镁及镁合金与铜及铜合金材料都具有良好的导热、散热、力学及机加工性能,但铜及铜合金由于密度大、质量高,不能适用于现代工程机械轻量化的要求,而镁及镁合金具备密度低、质量小等优势,如果能将镁合金和铜合金有效连接,将显著发挥镁铜复合构件的应用潜能。然而镁铜直接进行焊接时,镁元素与铜元素相互反应,易形成Mg2Cu和Cu2Mg两种较脆的金属间化合物,对焊接接头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如何抑制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并有效改善接头的性能,是镁铜异种金属连接的热点问题。本文采用Ti箔、Zn箔、Sn箔作为中间层对镁铜异种金属进行了激光焊接,研究了不同中间层对镁铜异种金属激光焊接接头组织及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镁铜异种金属直接进行激光焊接时,会有微小的裂纹出现,且在焊缝顶部和边缘处出现了 Mg2Cu和Cu2Mg。当中间层为Sn箔时,焊接接头中裂纹较多。当中间层为Ti箔时,焊接接头中有少量裂纹产生,析出了 Cu3Ti2化合物。当中间层为Zn箔时未发现有裂纹产生,焊接接头成形形貌最好,在焊缝中出现了 MgZn化合物。Zn箔中间层焊接接头抗剪切性能最好,剪切强度达42.63MPa,与镁铜直接焊接接头的剪切强度18.43MPa相比增长了 131%。不同中间层焊接接头剪切强度的顺序为:Zn添加层>Ti添加层>无添加层>Sn添加层。不同中间层焊接接头的电化学腐蚀实验测试结果表明:Ti箔中间层焊接接头的自腐蚀电位(Ecorr)为-0.7022V,在三种焊接接头中自腐蚀电位最大,表现出最好的耐腐蚀性能。而Zn箔中间层焊接接头的自腐蚀电位最小,为-0.8964V。不同中间层镁铜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结果表明Zn箔添加层力学性能最好,为了深入分析Zn箔在镁铜异种金属激光焊接接头中的作用,采用不同的工艺参数和不同厚度Zn箔中间层对镁铜异种金属进行了激光焊接,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和不同厚度Zn箔中间层对镁铜异种金属组织、力学性能、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优工艺参数为激光功率2.5kw、焊接速度1.4mm/s、Zn箔厚度0.1mm。镁铜异种金属直接焊接时会产生金属间化合物Mg2Cu和Cu2Mg,Mg2Cu一般在焊缝顶部生成,Cu2Mg在焊缝边缘生成。在加入Zn箔生成的化合物为Cu2Mg+MgZn化合物,锌元素阻止了部分镁铜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同时生成了新的化合物。当激光功率为2.5kw时,焊接接头的剪切强度随着焊接速度和Zn箔厚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焊接接头呈现脆性断裂。焊接接头的剪切强度最大为48.15MPa,与镁铜直接焊接的剪切强度18.43MPa相比增长了 161%。当焊接速度和锌箔厚度不变,焊接功率为3kw时,焊接接头中出现了较大的裂纹,导致焊接接头的耐腐蚀性能下降。当激光功率为2.5kw、焊接速度为1.4mm/s、Zn箔厚度为0.1mm时,焊接接头的自腐蚀电位最大为-0.8713V,耐腐蚀性能最好。在镁铜异种金属激光焊接试验的基础上,利用Materials studio平台中的GASTEP模块对Cu2Mg、Mg2Cu、Cu3Ti2和MgZn四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MgZn和Cu3Ti2的结合能与生成焓均小于Cu2Mg和Mg2Cu的结合能与生成焓,加入中间层后优先形成MgZn和Cu3Ti2。四种化合物的弹性常数与弹性模量计算结果说明,化合物的硬度情况为Mg2Cu>Cu3Ti2>Cu2Mg>MgZn;化合物的刚度情况为Mg2Cu>Cu2Mg>Cu3Ti2>MgZn。Mg2Cu、Cu2Mg、Cu3Ti2 和 MgZn 化合物的塑性依次增强。四种化合物的电子结构计算表明,四种化合物的成键能力为MgZn>Cu3Ti2>Cu2Mg>Mg2Cu。MgZn和Cu3Ti2价电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强,结构更加稳定。通过理论计算,结合实验数据,进一步证明了添加Zn箔会对镁铜异种金属激光焊接接头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
其他文献
氢气具有能量密度高、无污染和零二氧化碳排放等优点,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新型能源之一。电解水制氢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制氢手段而得到广泛的关注。电解水反应包括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特别是OER过程涉及多步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导致电解水缓慢的动力学过程。因此开发高效和低成本的电解水催化剂对于电解水的实际推广应用至关重要。近年来,过渡金属纳米材料作为电解水催化剂取得巨大发展。纳米材料的组成、结
过去十年,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PCE)迅速攀升,目前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已突破25%。与商业化的硅基太阳能电池相比,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制备工艺和成本控制方面都表现出非常大的优势,引起了科学界和商业领域的广泛关注。但是仍存在诸多因素阻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进一步发展,如空穴传输层的复杂工艺制备、钙钛矿材料的表面缺陷和较差的稳定性等。基于此,本研究论文系统研究了空穴传输层的制备工艺
人体骨植入物作为骨骼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实践中。直接激光沉积技术(DLD)由于其能实现多角度制造以及实时改变粉末配比等特点在制造具有复杂结构和个性化设计的人骨植入物具有较大优势。钛(Ti)及钛合金相比于其他金属材料不锈钢和钴基合金具有高强度、质量轻、耐腐蚀、无毒等优势,而羟基磷灰石(HA)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将两种材料通过直接激光沉积技术制备Ti/HA功能梯度材料(FGM)能够
In基钎料作为一种低熔点钎料能与Ag在低温下反应形成耐高温的金属间化合物(IMC)以完成对基板材料的互连,基于瞬态液相(Transient Liquid Phase,TLP)连接技术制备的In-Ag复合钎料焊点能够实现低温键合,高温服役的目标,这对解决封装焊点的高温服役问题意义重大。本文利用微纳米级的In、Ag颗粒制备了不同Ag含量的In-xAg复合钎料焊点,优化了键合工艺,探究了三种增强颗粒(稀
路径跟踪技术是影响智能车辆行车安全、决定智能车辆运动品质的关键技术,但目前针对分布式驱动车辆开发的路径跟踪控制策略较少,部分跟踪控制技术存在精度差、转向控制滞后、运动稳定性差等问题,不能有效的利用分布式驱动车辆四轮独立控制的优势。针对这样的问题,本研究以四轮分布式驱动车辆作为研究载体,建立分层优化的控制策略,在路径跟踪层使用模型预测控制,以实现车辆位置、姿态的滚动优化,同时利用分布式驱动车辆四轮全
卟啉基多孔有机聚合物因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共轭大环、易修饰性、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在非均相催化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卟啉基多孔有机聚合物的研究依旧处于初级阶段,仍然面临着很多的挑战。本论文主要研究金属卟啉基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作为非均相催化剂在电催化析氧反应(OER)和光催化CO2还原方面的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酰胺键联的NiFe金属卟啉基多孔有机聚合物在电催化析氧反应
织物的光泽是作为评价织物外观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过往的众多研究中,影响织物光泽的因素没有系统深入探究。此外,设备测得的织物光泽度与官能评价结果也没有仔细比较和讨论。鉴于以上研究空白,为此作者进行以下研究工作:本文设计、制备并评价了具有高光泽的织物,确认影响织物光泽的因素。具体内容如下:采用低成本且开发技术成熟的涤纶丝线进行织造、染色,仔细对比影响织物光泽的因素,提出了改善织物光泽度的手段。通过相关性
激光熔覆成形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具有柔性化程度高、加工材料范围广、力学性能优良等优势,在航空航天、汽车和武器装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急热急冷的特性容易造成熔覆层内部高的内应力,造成零件变形甚至开裂,严重影响了成形质量。熔覆成形过程的复杂性使得实验手段难以获得熔覆层内部温度、应力分布,而数值模拟技术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手段。因此本文采取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
随着5G时代以及AI浪潮的推进,集成电路行业迅速发展,众多半导体企业向多元化、层次化、规模化的方向转移,使全球半导体行业规模进一步增长。3D封装以其三维空间堆叠、高密度集成、低成本等特点被认为是未来适应大功率电子器件的一种“超摩尔定律”的封装方法。在适应3D封装的互连工艺中,瞬态液相键合技术所具备的低键合温度,高可靠性以及较低的制造成本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应用。In-Sn体系钎料以其低熔点、良好的润湿
随着机器人在生活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多机器人系统在智能工厂、智能生产以及智能物流等领域发展潜力巨大,提高多机器人系统的协同作业效率和复杂环境适应性是推动智能移动机器人在实践生活中应用的重要一环。本文针对多机器人系统在狭窄通道、十字路口等复杂环境下通行时容易造成的卡顿和堵塞问题,提出了基于节点动态分配的全局路径规划算法,主要包括适用于多机器人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可行驶节点生成、多机器人全局路径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