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中医症候、病因病机、证治分型及中医药治疗情况,并对中医药治疗现状作一综述,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中医学认识提供理论依据。2.通过对本区域内住院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中医证候分布、临床特点等资料的回顾性分析,为对中医药治疗肺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及研究思路。3.通过建立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大鼠模型,运用热毒清口服液对肺炎大鼠进行治疗后,观察中医药运用对各组大鼠肺组织和血清中炎性因子和细胞免疫的影响,从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1.临床病案回顾性调查部分设计临床病案调查表,表格内容包含病人基本信息,中医的症候特点及临床特点等。通过对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5年(2009.1-2013.12)所有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住院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搜集,利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2.动物实验部分采用经口咽滴入气管法制作肺炎大鼠模型。以随机分组为原则,将20-22月龄,体重560g士90g SD老龄大鼠分为5组,每组20只:正常组、模型组、热毒清口服液组(以下简称中药组)、头孢呋辛脂组(以下简称西药组)、热毒清联合头孢呋辛脂组(以下简称中西医结合组)。造模前,给每组大鼠拍摄胸片,检测血常规;造模成功用药前,给每组大鼠拍摄胸片;用药后观测各组大鼠胸片、血常规中白细胞及中性粒计数。ELISA测定血清中IL-6的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肺组织中IL-1β和TNF-α蛋白水平,RT-PCR检测IL-10m RNA的转录水平。结果:1.临床病例回顾性调查部分经过本实验研究本区域内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特点男女比例相差不明显,多发于老年人,好发于冬春两季。通过各种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CAP中医证型可分为风热犯肺证、痰湿蕴肺证、痰热郁肺证、肺热炽盛证、肺胃热盛证、风寒袭肺证6个证型。2.动物实验部分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在给药7d后,各实验组大鼠外周血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都明显低于模型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正常组相比较都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三种治疗方法对大鼠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变化均有影响,且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其影响更大;ELISA检测结果分析显示:给药7d后,各实验组大鼠血清中IL-6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正常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三组治疗方法对大鼠血清中IL-6的含量均有影响,且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其影响较大;RT-PCR检测结果分析显示:给药7d后,各实验组大鼠肺组织中IL-10m RNA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西医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说明三组治疗方法对大鼠肺组织中IL-10m RN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有影响,且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其影响较大;W B技术检测结果分析显示:给药7d后各实验组大鼠肺组织中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三组治疗方法对大鼠肺组织中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量均有影响,且中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影响更大。结论:通过临床病例回顾性调查分析可知本区域内CAP的发病特点男女比例相差不明显,多发于老年人,好发于冬春两季。通过各种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CAP中医证型可分为风热犯肺证、痰湿蕴肺证、痰热郁肺证、肺热炽盛证、肺胃热盛证、风寒袭肺证6个证型。但这不能完全说明CAP的中医辨证分型,尚需进一步调查分析研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可知中药热毒清口服液联合抗生素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大鼠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其炎性因子水平有一定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