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亡,子女葬。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也是为人子女应尽的孝道。然而,生活中频繁出现的安葬权利之争开始触及到了法律的盲区,也使我们意识到,遗体安葬并不简单地只是一个有关社会道义的行为,它以权利为基石,是公民应当享有的一项民事权利。目前,我国法律中并没有明确提出遗体安葬权的概念,对它的保护几乎是空白。文章在前人关于死者权利、遗体属性等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构建遗体安葬权这一全新的权利类型,使它的权利属性、权利要素、权利实现方式、法律救济制度都得以明确,以应现实生活之需。全文共分为4章:第1章阐释遗体安葬权的有关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对遗体的界定、遗体安葬权的类型化、遗体安葬权的法律属性分析以及遗体安葬权的含义和特征。其中以遗体安葬权的法律属性分析为重点,提出遗体安葬权因权利主体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权利属性与权利内涵,本人生前享有的遗体安葬权是一项具体人格权,死者近亲属享有的遗体安葬权是行使遗体所有权的表现。第2章分析遗体安葬权的法律要素:权利主体、权利客体和权利内容。文章首先指出权利主体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并挖掘本人生前与死者近亲属能够享有遗体安葬权的本质原因。再着重分析本人生前遗体安葬权的客体——安葬利益。最后,文章分析遗体安葬权内容的积极权能与消极权能以及行使权利所应受到的法律与道德的限制。第3章在具体分析遗体安葬权利冲突如何形成的基础上,就如何实现遗体安葬权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第4章对遗体安葬权的法律救济制度进行设计,总结出侵害本人生前的遗体安葬权和死者近亲属的遗体安葬权的违法行为,并构想出了一套侵权民事责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