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中用户业务使用规律可预测性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lazy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各项因素中,网络流量的预测对于蜂窝网络的优化有着重要的潜在意义。研究表明,当网络中流量的组成不同时,网络表现也会有明显的变化。结合对用户使用业务特征的研究,网络运营商能够找到更好的改善网络表现的途径。在未来的网络中,需要预测用户业务使用行为的部分,指导网络资源的分配,在这个需求下,对于现有预测方法的研究就变成了亟需。在之前的研究中,很多文献探究过用户使用业务的情况,一系列预测方法也曾应用在用户使用业务的预测上,比如线性回归模型、ARAM回归模型、马尔科夫链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等。随着这些预测方法的演进,流量和业务使用情况的预测精度越来越高,但是人类行为的不确定性仍然是存在的,观测者无法完全获知被观测者的动机和计划,所以也不可能做到预测的绝对准确,那么用户业务使用情况到底可以预测到什么程度呢?本篇论文将主要以熵理论对手机用户使用业务的可预测性进行研究,通过已有移动用户业务使用数据计算其可预测程度。另外还会对移动用户的个人的业务和流量使用行为进行了分析,探寻用户使用不同业务的模式和流量组成情况。首先,本文会介绍当前的互联网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网络中添加预测平台的必要性。其次,本文会介绍用户网络行为的定义、分类和特征,介绍用户行为研究的研究现状和方法论。接着介绍了研究用户网络行为时间序列的预测问题,及其可以使用的预测算法的研究现状。然后,本文会使用熵的方式来分析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可预测性。将基于已有的移动互联网海量历史数据,寻找用户在历史一段时间内使用业务的记录,计算用户使用各种业务的总数,以此为依据计算用户使用业务的随机熵;根据用户在各个业务的使用停留时间,计算用户的不相关熵;寻找用户之前使用各种业务的所有可能模式的出现的概率,计算用户使用业务的实际熵。通过以上几个熵值,量化计算用户使用业务的随机性,以此确定用户业务行为的可预测性。该方法将从宏观方面探究用户使用业务的随机性在用户行为中占有的比重,探究用户业务行为的可预测性的程度,从宏观上探究现有的预测方法能够达到的预测用户使用业务可能性的极限。另外还会研究已有数据中用户的业务和流量使用情况,给出用户使用模式的直观介绍。最后,本文还介绍了未来使用熵理论来计算用户行为可预测性的方法,介绍了这种研究方法未来的应用。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采用实地调查法和观察法,对呼和浩特市区蒙古族教育的调查研究,以实际数据反应了呼和浩特市区蒙古语授课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的现状,并四个方面总结了存在的问题:首先
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Networking,SDN)通过软件的形式重构了现有网络,其集中控制、数据分离以及可编程开放等特性对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从网络安全的角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网络采用基于 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多路复用)多载波接入技术,并且在上行和下行采用了不同的接入方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社会信息化和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涌现出大量的创业型企业。然而大部分初创期的企业一直饱受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创新力不足、发展缓慢
随着智能设备和移动应用的发展,移动通信业务对高速率、大容量以及服务质量保障有了更高的要求,现有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蜂窝网络已经很难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户
大型寿险公司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渠道、网点、人力、管理模式已入佳境,地位在短时间内很难被撼动。相比较需要大量时间和资金投入的传统代理人体系,互联网渠道是中小型寿险
3D-HEVC是基于HEVC编码标准的扩展,利用空间、时间、视点间相关性对3D视频进行高效压缩。由于3D-HEVC视频编码标准的高压缩性,3D视频比特流的抗误码能力有所下降,对信道传输
根据《乌鲁木齐市水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2016-2020)》的要求,乌鲁木齐为打造生态园林城市,大力提倡再生水回用,减少供水压力,要求新建、扩建、改建污水处理设施执行国家一
二维材料是一类原子级别厚度的片状纳米材料,独特的性质使其在储能等诸多领域极具应用潜力。但片层间强范德华作用力使其极易堆叠,限制了其优异特性的发挥。将二维片层组装成三维结构可有效缓解其堆叠并获得多孔结构,另外构建取向结构能更好的展示其优势。磁场能够提供取向作用力,常用于构筑有序的微纳米结构。因此,本文以石墨烯与MXene这两种典型的二维材料为例,在组装过程中引入外加磁场,并考察磁场在其三维组装过程中
企业效率不仅是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更是微观主体所关心的直接问题。在诸多不同类型的效率指标中,本研究将关注点聚焦在反映企业生产前沿面的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