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缺乏创新不仅制约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而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原因之一是R&D投入不足,因此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鼓励企业加大R&D投入从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另外,创新活动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且在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当企业内部现金流有限时,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从外部获得资金来源,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财政政策是当前我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基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财政政策与企业R&D投入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检验政府的政策效果,同时也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为了优化产业结构,我国开始重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期带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选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财政政策与企业R&D投入的作用机制,并考察了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融资约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首先,本文梳理了财政政策、融资约束与企业R&D投入关系的相关文献研究;其次,对一些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随后,在相关理论基础上分析了财政政策与企业R&D投入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假设。为了验证假设的真实性,本文采用2009-2015的样本数据,运用Logistics回归、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扩张的财政政策与企业R&D投入呈负相关关系,而适度的财政政策则与企业R&D投入呈正相关关系;(2)扩张的财政政策与融资约束呈正相关关系,而适度的财政政策则与融资约束负相关;(3)融资约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企业R&D投入;(4)融资约束确实在财政政策影响企业R&D投入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最后,本文为政府制定相应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一些建议,以期对未来引导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活动、鼓励其进行研发投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两点:(1)从政府角度出发,采用财政支出增长率来衡量财政政策,并将其分为扩张、适度和紧缩组,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财政政策与企业R&D投入的相关性;(2)引入融资约束这一变量,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法对财政政策与企业R&D投入的作用路径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