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水压力作用下页岩扰动蠕变损伤破裂规律研究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b_c_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等资源开采近年来一直在向深部延伸,深部岩石赋存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表现出显著的流变特性,使得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控制变得异常艰难,保证生产安全是重中之重。当进行地下工程掘进或爆破活动时,处于长期稳定应力状态下的岩石会受到外界扰动作用的影响,此时微小的扰动就可能严重影响岩石的力学性能。此外在一些富水区煤矿,地下水的渗流作用会加速巷道围岩变形,使得围岩体内部裂隙迅速发育形成宏观透水通道,导致地下水涌入巷道,造成矿井突水灾害。因此,研究渗透水压力作用下岩石的扰动蠕变力学特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并改进了适用于完整岩石试样并考虑渗透水压力的蠕变实验系统,以煤层页岩顶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扰动幅值、扰动频率、渗透水压力作用下的页岩蠕变实验,并且借助SEM扫描电镜实验系统从宏观和细观两个尺度研究渗流作用下岩石破裂损伤规律,在分数阶微积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考虑渗流作用的页岩蠕变模型。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以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围压作用下的岩石三轴压缩实验,获得了页岩三轴压缩峰值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凝聚力和内摩擦角等基本力学参数;以此为基础,开展了不同扰动幅值、不同扰动频率、不同渗透压力作用下的岩石三轴分级加载蠕变实验,对其蠕变曲线进行分析,发现第四级轴压作用下,页岩轴向应变对于扰动幅值、扰动频率、渗透水压力的敏感程度影响关系为:渗透压力>扰动幅值>扰动频率。同时对于页岩蠕变过程中的渗透特性进行了分析,分析页岩渗透特性随渗透水压力、扰动幅值、扰动频率的变化规律,包括:实验收集到的渗透水量、测算出的渗透速率、渗透系数、渗透率的变化规律。(2)分析页岩在渗透水压力作用下蠕变破坏后的宏观破裂特征,如破坏方式、破裂面裂纹扩展情况等;结合SEM扫描电镜实验,分析页岩在不同条件下的蠕变破坏断口细观形貌,分析页岩断裂方式随扰动因素和渗透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分析页岩局部细观断裂与宏观破坏的联系,阐述渗流作用下页岩蠕变断裂规律。(3)在岩石蠕变理论和分数阶微积分理论的基础上,以力学基本元件为基础,引入分数阶元件Abel黏壶,同时引入改进的非线性粘塑性蠕变元件(NVPB体),并将此元件与其他元件串联,从而建立分数阶非线性岩石蠕变模型,基于岩石在渗透水压力作用下蠕变实验中的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确定模型参数,并对模型进行验证。该论文有图48幅,表8个,参考文献89篇。
其他文献
小学教材编排十分生动活泼,不仅有精美的插图,还有生动的故事、活泼的卡通等,这些插图不仅美观,而且具有实用性。教师要充分把握编辑意图,挖掘教材插图资源,并且积极利用插图,主动搭建平台,演绎插图情境,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在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帮助他们理解文本内容。一、借助插图,引导学生探究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插图资源,主动搭建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期刊
根据蓝莓的生理特性,分别从种植蓝莓的选址、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探讨了蓝莓栽培技术的要点和难点,介绍了提升蓝莓产量的科学有效方法。
指针式仪表作为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以及生活中的仪表设备。目前其读数方式大多数仍采取人工读数的方式,该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会受到读数人员主观判断的影响。因此,本文以提高仪表读数的可靠性和读数的工作效率为目的,对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仪表快速识别算法进行了研究,并设计了用于指针式仪表识别的嵌入式系统。针对指针式仪表识别读数问题,本文对在复杂环境下仪表识别算法进行了研究及分析,确定了使用深度学习和图像处理相结
近年来,博弈论因在智能电网、智能自主系统、移动自组网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其中非合作博弈的纳什均衡搜索问题一直是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智能自主系统中,由于智能个体往往拥有有限的能量,如何减低通信能耗并对宽带资源充分利用成为了分布式算法设计的核心问题。由于事件触发机制采用状态相关采样策略使得通信仅发生在某些必要的时刻,成为解决此问题的重要技术。基于此,本文研究了事件触发机制下分布式非合作博弈纳
随着计算机视觉和导航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相机为主要定位传感器的的视觉SLAM技术成为主流研究方向。在复杂室内外环境下,单一视觉传感器很难保证长期稳定工作,因此相机与其他传感器进行数据融合的定位方式吸引了许多学者进行研究,组合定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惯导以其快速响应、可估计绝对尺度等特点,与单目相机形成了一定的互补性。本文在分析利用单目相机进行定位的基础上,对单目视觉SLAM/INS组合定位方法进行
露天矿生产中电铲长时间在复杂恶劣的环境下工作铲齿易发生磨损和脱落失效,故障铲齿严重影响露天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磨损若未及时发现会造成铲斗磨损加剧,而脱落的铲齿混入煤中进入破碎机会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图像处理技术运用到矿山生产中,对铲齿工作状态检测系统进行研究,旨在实现全年全天候铲齿状态检测,并在出现异常时能第一时间报警提醒电铲司机。首先结合电铲斗齿工作特点,分析铲齿断裂和磨损
在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面,由于输电距离远,同时地理环境复杂多变,导致输电线路发生故障后检测故障难度大,成本高,因此,为了提高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供电稳定性,进一步发展高压直流故障测距技术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高压直流故障行波测距方法的测距精度,针对故障行波波头识别和标定精度不高的问题,将广义S变换和TT变换相结合应用到故障测距中。依据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仿真模型分析了故障行
煤炭资源作为重要能源之一,在带来能源资源效益的同时,其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以和开采后的废弃矿区,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危害。作为煤矿废弃地的一部分,排土场和矸石山的生态恢复已经成为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因其高效、低耗、简单易行、生态效益显著等特点,在矿区复垦研究中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本研究采用紫花苜蓿盆栽实验,对比分析了单接种哈茨木霉菌(TH)、绿色木霉菌
在很多实际工况下,物体会同时发生非局部化变形和局部化变形。考虑到局部DIC方法的较低的局部化变形测量精度和全局DIC方法的较低的测量效率,针对局部化出现后的变形,为了同时确保较高的测量精度和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全局与局部匹配相结合的局部化变形测量DIC方法。首先,通过虚拟剪切带形成的数值实验,对比了全局DIC方法和局部DIC方法的测量结果,分析了全局DIC方法的局部化变形测量适用性;然后,通过虚拟
光伏发电系统输出直流电压较低,难以满足光伏并网逆变环节所需较高直流电压的要求,需要高增益DC-DC变换器提高直流电压。同时变换器输入电流纹波影响发电效率,缩短电池寿命,因此输入电流纹波也是DC-DC变换器研究时重要考虑因素。首先,对比主流降低电流纹波的方法,通过综合对比确定了无源纹波电流注入方法,具有参数设计简单、易于实现零电流纹波、无额外附加损耗等优势。由于耦合电感型DC-DC变换器易于实现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