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的中国阅读史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孤独》自1967年出版以来,被翻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传播热潮,加西亚·马尔克斯凭借这部文学巨著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百年孤独》进入中国后,在精英读者和普通读者中都引发了强烈的反响,成为畅销中国的外国文学经典。本文借鉴阅读史研究的方法,对《百年孤独》在中国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全文分为四章。第一、二章讨论精英读者对《百年孤独》的阅读,第一章梳理了学者对《百年孤独》的研究型阅读,学者对《百年孤独》的阅读,经历了引介期、深化期、拓展期,对《百年孤独》的阅读评价经历了从批判到肯定的转变,其文本阐释策略也从偏激的意识形态批评走向客观多元的阐释视角。第二章梳理作家对《百年孤独》的启示型阅读,80、90年代作家出于走向世界与文学现代化的阅读动机开启了对《百年孤独》的阅读,在阅读小说中他们产生了不适、震撼、共鸣等阅读反应。第三章结合《百年孤独》在中国的出版译介情况,还原了不同时期普通读者阅读《百年孤独》的反应与阐释,普通读者对《百年孤独》解读从单一趋同走向丰富多元的阐释。第四章论述精英读者与普通读者阅读《百年孤独》所带来的知识化结果,对大学文学史教育与中学语文教育中的《百年孤独》阅读进行研究。《百年孤独》在外国文学史教材中的知识构建源于文学研究者对《百年孤独》的研究型阅读,《百年孤独》在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的一进一出,展现了精英读者与普通读者的博弈。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利用多维度的量表对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通过描述不同时期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可为其他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疗效提供循证依据;同时通过研究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及相关性,可为临床医务人员和其他卫生部门进行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的心脏康复提供线索和方向,减少不利因素,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尽早恢复健康、回归社会,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满意度和生存率。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
四大家鱼是我国的传统养殖品种,虽然近年来都在提倡调整养殖结构,各种特种水产也不断呈现,但由于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因素,多数小渔户不敢冒险改变养殖品种。因此,如何提
一、养殖技术1.池塘条件(1)池塘选择:滩涂陆基地势平坦,因潮汐作用每月自然纳潮进水12~15天,水质清新,池塘面积分别为1^#塘10亩、2^#塘15亩,池深为2米,池底淤泥不超过10厘米,每5亩配备1.5
我国《刑事诉讼法》于2012年进行修改,通过第182条第2款确立了刑事庭前会议制度。该制度自确立以来,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就热议不断。刑事庭前会议制度设立之初是为了提高庭审质
资本结构历来是公司财务研究的核心,现代的资本结构研究始于1958年Modigliani&Miller写作的《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一文。自此,两位学者创立的“MM理论”以及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