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钞不仅是史书的一种编纂形式,而且还是史部的一种分类类目。史钞最初是由于学者苦于史书的卷帙浩繁,难以阅读,于是删繁就简,提要钩玄,博取约存而成。史钞既包括史书编纂形式意义上的史钞形式,同时也包括由此而成的内容意义上的史钞文献,也就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史钞文献在朝代的更替中不断发展壮大,在历朝历代都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及发展规模,到了宋代,史钞文献在各方各面都显现出其独特性与优异性,内容体系的丰富多样,体例编排的严谨清晰,都使得宋代史钞文献在历代史钞文献中脱颖而出。同时随着史钞书籍的日渐增多,成立独立类目涵括史钞文献的要求也越来越紧迫,史钞终于适应这一需要成为了史部的一种独立分类类目,这就使史钞文献最终摆脱了附属于史部其他分类类目的地位,有了自己的归宿,另外从一个侧面也间接反映出史钞文献的社会需求的壮大及自身地位的提高。虽然史钞文献的数量、质量不断增多改进,但它们所潜在的价值仍不为学者所重视,对于它们的关注也只是流于形式,缺乏深层次的研究与探讨,在此种形势下,也就难以制定客观系统的评价标准,由于长期存在的偏见以及人们的思维惯性,对于史钞文献的评价自然也就会有偏失的现象发生。大多数学者对于史钞文献的价值认识不足,对于史钞文献的接触过于保守,对于史钞文献的评价标准失衡,对于史钞文献的挖掘有待深入,这就需要学者们改变对于史钞文献所持有的传统观念与态度,切实的摆正史钞文献的位置,运用联系发展的眼光重新制定评判标准,使史钞文献真正体现自身的优异性,发挥潜在的力量,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拟从史钞文献的研究现状、史钞文献的起源与形成、史钞文献的分类、史钞文献的编纂形式、史钞文献的价值与不足等几方面出发,对于作为编纂形式的史钞及作为分类类目的史钞以全面的了解,对于史钞文献在查找资料、普及历史知识、编纂体例、目录学、史料校勘等几方面的价值作以充分的肯定,同时也客观的认识到史钞文献在编纂体例及篇目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以便对于宋代史钞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给其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