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左传》在保存大量古代史料,如有关春秋时期列国之间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重大史实的同时,也记录了当时重要政治人物的活动和他们富有风采的言论,为后人提供了可贵的思想资料。在这些数量繁多又非常有价值的言论中,有一个现象非常突出,就是在言语中,当时的贤人、智者和重要政治人物等大量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来为自己的观点、主张提供支持,或者让自己的言论更有文采。先秦典籍之中数《左传》的言语引《诗》数量最多,这一方面反映了《左传》对《诗经》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作为先秦典籍先河的《诗》、《书》对《左传》等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诗经》与《左传》之间存在着很浓厚的联系,本文根据翔实的引《诗》资料,基于《诗经》具有教化作用这一前提,通过对《左传》言语引《诗》材料的梳理,主要探讨了引《诗》主题、特点等方面的问题。根据所收集的引《诗》材料,在对《左传》引《诗》的情况作了一番梳理以后,笔者发现,虽然《左传》言语引《诗》的数量比较多,但是主题相对集中,主要体现在崇德政、尊贤才、重礼数、讲忠信、倡孝道、论战争、说宗法和畏天命等几个方面。这些主题除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潮以外,对后世也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笔宝贵遗产。比如在德政方面,主要有强调通过博施济众的方式得民心,重视教化来净化社会风气,讲究原则、公平公正来让众人心服,和谦让不争有感恩七个方面。可以说,这些内容是上古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学者以追求清明的政治为目标,在洞察人性、洞悉人情的基础之上深刻探索、总结出来的精华,也是是对人性中消极一面的否定。只要人性和民族性没有大的变化,这些原则就会发挥很大的作用。除了详细地讨论了这些问题以外,本文还对人才的重视和使用,对礼的内容如等级性、节制特色和忠信、孝道等方面等进行探讨,得出了一些深刻的认识。这些内容都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强调对现实的指导作用,从其内容看来,实在是达到了其教化的目标。在对引《诗》中的具体主题进行了归纳和简要评析以后,又对引《诗》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将这些主题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如“着重于劝善惩恶的道德层面”、“以史为鉴”、“强调教化”和“诗句的意义具有相对固定性”等进行了分析。并且从统计学的角度对引诗形式上具有的特点进行了相关的探讨,认为《左传》言语引诗是研究《诗经》某些问题的比较好的角度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