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生生”思想的深层生态学意蕴及其实践价值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ni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早期儒家经典《论语》、《孟子》、《中庸》、《易传》的“生”与“生生”思想的梳理,对新儒家代表人物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的“生生”思想的解读,考察了“生生”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发展、衍变过程。从深层生态学的视角揭示了儒家“生生”思想蕴含的生态宇宙学和生态伦理学意蕴。并针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检讨了“生生”思想的实践价值。从深层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儒家的“生生”思想不同于西方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人类中心主义。从有机主义的、整体主义的立场出发,儒家的“生生”思想主张宇宙是一个不断变化生成的大生命,人与宇宙万物是、并且应该是“-体”的关系。“生生”不仅是宇宙的规律,而且是道德的原则。人的行为的最高目标,即人的修养工夫所追求的“仁”代表的就是“生生”的状态。人做到了“仁”,不仅是自我的实现,而且标示着人与宇宙万物的和谐相处和共同发展。儒家的“生生”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促进经济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博物馆教育职能在21世纪日益突显,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注重其教育职能的实现,馆校合作成为博物馆公共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同时也是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更多的学生在博物
农民工是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农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社会群体。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和迅速发展,是我国在特定的历史
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制定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曾起到对人口进行分类管理和限制人口迁移、保障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户籍管理制度与社会发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