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早期儒家经典《论语》、《孟子》、《中庸》、《易传》的“生”与“生生”思想的梳理,对新儒家代表人物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的“生生”思想的解读,考察了“生生”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发展、衍变过程。从深层生态学的视角揭示了儒家“生生”思想蕴含的生态宇宙学和生态伦理学意蕴。并针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检讨了“生生”思想的实践价值。从深层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儒家的“生生”思想不同于西方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人类中心主义。从有机主义的、整体主义的立场出发,儒家的“生生”思想主张宇宙是一个不断变化生成的大生命,人与宇宙万物是、并且应该是“-体”的关系。“生生”不仅是宇宙的规律,而且是道德的原则。人的行为的最高目标,即人的修养工夫所追求的“仁”代表的就是“生生”的状态。人做到了“仁”,不仅是自我的实现,而且标示着人与宇宙万物的和谐相处和共同发展。儒家的“生生”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促进经济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