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身痛逐瘀汤加味对胸腰段椎体骨折术后早期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伤科住院诊断为脊柱胸腰段椎体(T10-L2)骨折且行胸腰段椎体骨折后路短节段椎弓螺钉置入术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予以指导功能锻炼加物理基础治疗14天,试验组术后则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予口服身痛逐瘀汤加味治疗14天。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的D-二聚体(D-Dmer)、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栓弹力图(R值、MA值、Angle值、CI值)等指标。观察两组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阳性体征并于术后第14天行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计算并分析两组试验对象的血栓发生率。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VAS疼痛评分,及术后24小时引流量、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安全性指标。进而评价身痛逐瘀汤加味这一中药汤剂对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术后早期血液高凝状态的干预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的性别、骨折类型、年龄、体重指数(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术前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D-二聚体和Fib值:两组患者术后第14天D-二聚体和Fib值均低于术后第1天且术后第1天D-二聚体和Fib值均高于术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第7、术后第14天D-二聚体和Fib值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PT和APTT:试验组患者术后第14天PT值高于术后第1天,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PT组内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4天APTT值均高于术后第1天,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第14天PT值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PTT值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栓弹力图:两组患者术后第14天R值均高于术前及术后第1天,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4天MA值、Angle值、CI值均低于术前及术后第1天,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术后第7、14天R值、MA值、CI值均高于对照组,Angle值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VAS疼痛评分: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第7天、第14天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6.血栓发生率:两组患者试验期间均未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阳性体征。对照组、对照组血栓发生率分别为7.41%、3.45%,两组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安全性检测: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三大常规在研究期间未见明显异常;两组患者研究期间均未出不良或毒副反应。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味可有效改善胸腰段椎体骨折术后早期血液高凝状态,继而降低胸腰段椎体骨折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同时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