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大前程》为狄更斯后期的代表作之一,1860年12月1日到1861年8月3日连载刊登。《远大前程》属于成长小说类型,描述了一个男孩追求儿时的梦想,希望成为一个上层社会的绅士。作为最受欢迎、多产、熟练的英国小说家,狄更斯以其有创造力和多层次的语言而著称。狄更斯的奇异语言风格在塑造怪异性格人物和哥特式场景及环境十分有效。 作为文体学的重要课题,前景化在文学作品中处于中心位置,也是普遍的文学作品风格特征。本文运用关联理论研宄《远大前程》中前景化语言的中文翻译。根据关联理论在翻译研宄中的应用,翻译过程可看作一种交流过程。风格文体和文章内容均可传递作者意图。译者首先作为读者,基于所提供的交流线索进行推测作出假设,之后译者需选择合适的风格文体,在自身的认知环境下进行文本重建。而研宄重点就在于源文本中的风格,或者更确切的说,前景化语言是否被译者所感知,在翻译过程中又是如何传递或改变的,或者在何种程度上进行了保留。 本文并不涵盖源文本中所有分散的偏离。相反,只有与角色塑造和思维等有密切关系的文体特征才会进行系统分析。排比不仅能增强美学效果,还能营造特定情境。字系或者排版偏离,尤其是视觉方言,反映了主要角色的地域和阶级属性。句法偏离标记了叙事口吻,预示了小匹普日益增长的自我认知。语义偏离的代表,隐喻或者说去人性化,生动地体现了对他人的认知。在汉语译本中,几乎所有的排比结构都得以保留。尽管句法偏离最不易察觉,但大多数句法偏离也得以保留。主要用于人际功能的少数隐喻,在受到目标语文化的影响下,在翻译过程中发生改变。除此之外,多数隐喻都被忠实翻译。在前景化语言中,最不可译的类型为方言。大多数直接引语都用标准语进行翻译。至于两个汉语译本的风格对比,早期译本倾向于去异化和去异质,而后期译本更回归于源语文本。同时,后期译本明晰化和标准化的程度更高,在脚注中对外国文化和外国文学也给了更多的背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