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前景化语言翻译研究——以狄更斯《远大前程》为例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XS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大前程》为狄更斯后期的代表作之一,1860年12月1日到1861年8月3日连载刊登。《远大前程》属于成长小说类型,描述了一个男孩追求儿时的梦想,希望成为一个上层社会的绅士。作为最受欢迎、多产、熟练的英国小说家,狄更斯以其有创造力和多层次的语言而著称。狄更斯的奇异语言风格在塑造怪异性格人物和哥特式场景及环境十分有效。  作为文体学的重要课题,前景化在文学作品中处于中心位置,也是普遍的文学作品风格特征。本文运用关联理论研宄《远大前程》中前景化语言的中文翻译。根据关联理论在翻译研宄中的应用,翻译过程可看作一种交流过程。风格文体和文章内容均可传递作者意图。译者首先作为读者,基于所提供的交流线索进行推测作出假设,之后译者需选择合适的风格文体,在自身的认知环境下进行文本重建。而研宄重点就在于源文本中的风格,或者更确切的说,前景化语言是否被译者所感知,在翻译过程中又是如何传递或改变的,或者在何种程度上进行了保留。  本文并不涵盖源文本中所有分散的偏离。相反,只有与角色塑造和思维等有密切关系的文体特征才会进行系统分析。排比不仅能增强美学效果,还能营造特定情境。字系或者排版偏离,尤其是视觉方言,反映了主要角色的地域和阶级属性。句法偏离标记了叙事口吻,预示了小匹普日益增长的自我认知。语义偏离的代表,隐喻或者说去人性化,生动地体现了对他人的认知。在汉语译本中,几乎所有的排比结构都得以保留。尽管句法偏离最不易察觉,但大多数句法偏离也得以保留。主要用于人际功能的少数隐喻,在受到目标语文化的影响下,在翻译过程中发生改变。除此之外,多数隐喻都被忠实翻译。在前景化语言中,最不可译的类型为方言。大多数直接引语都用标准语进行翻译。至于两个汉语译本的风格对比,早期译本倾向于去异化和去异质,而后期译本更回归于源语文本。同时,后期译本明晰化和标准化的程度更高,在脚注中对外国文化和外国文学也给了更多的背景介绍。
其他文献
土壤水分亏缺在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表现较为严重,这对黄土高原的生态恢复与植被建设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只有充分了解黄土高原的土壤水分特征及其亏缺状况,才能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对陕北黄土高原典型次生林地和草地的土壤水分进行了测量,对雨季和非雨季的山杨、沙棘、辽东栎和撂荒地土壤水分亏缺特征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3种林地0—5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与储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都呈先增加后缓慢下降,撂
在汉语中,量词是一个独立的词类,并且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对汉语量词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国内语言学界的焦点之一。与此相反,在英语中,表量结构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词类
菲利普·罗斯一直以来是美国现代文坛中最有影响力且倍受争议的作家之一。作为美国犹太作家的双重身份使得他曾经受到主流文化的排挤而对异化感触颇深。在他的作品中,菲利普
基于1963—2018年日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数据,利用线性趋势分析法、累积距平检验法、信噪比检验方法和Mann-Kendall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贵州修文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
多年以来,外语和二语研究者和教师尝试去设计有效的任务去促进和巩固学生的词汇学习。因此,在这方面提出了很多的假设和理论。如 Laufer和Hulstijn(2001)提出了极具影响力的“
随着网络空间在经济、外交、军事等领域的不断运用,网络安全问题如今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特别是中美两国对于网络安全所持态度显得十分重要。  本研究以批评隐喻分析和福柯话
约翰·厄普代克(1932—2009)这位两次获普利策奖的美国文学家,曾被视为当代美国最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兔子系列小说被认为是经典之作。其中1960年创作的第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