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鄂尔多斯地区是中国西部海相油气勘探的重要盆地,蕴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马家沟组是其重要的海相层系之一。现有研究主要针对靖边气田奥陶系上部的岩溶风化壳储层,而针对马五6及以下层段的储层研究较少。为了深化对这部分储层基本特征、孔隙成因和发育规律的认识,论文拟对盆地中东部马家沟组马五6—马五10亚段的白云岩储层开展岩心观察、镜下鉴定、测井解释和储层特征等岩石学和储层地质学研究,以确定储层成因及分布规律,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地区是中国西部海相油气勘探的重要盆地,蕴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马家沟组是其重要的海相层系之一。现有研究主要针对靖边气田奥陶系上部的岩溶风化壳储层,而针对马五6及以下层段的储层研究较少。为了深化对这部分储层基本特征、孔隙成因和发育规律的认识,论文拟对盆地中东部马家沟组马五6—马五10亚段的白云岩储层开展岩心观察、镜下鉴定、测井解释和储层特征等岩石学和储层地质学研究,以确定储层成因及分布规律,从而预测有利勘探区带。本文系统分析了碳酸盐岩沉积相、成岩作用、成岩模式和储层特征。首先,确定了目的层沉积类型,在马五10、马五8和马五6相对海退期,东部米脂洼地发育膏盐潟湖沉积,而西部乌审旗—定边洼地发育泥云坪、白云岩坪沉积;在马五9和马五7相对海侵期,整体发育灰云坪、云坪微相沉积。其次,确定了研究区内白云岩储层成因,即浅埋藏期的高密度卤水回流渗透交代,后期经重结晶和埋藏成岩作用调整。再次,最重要的储集岩类是残余颗粒云岩和相对粗晶粒的粉晶—细晶白云岩,颗粒结构通常保存完整。溶蚀孔洞(缝)、粒间孔(粒间溶孔)、晶间孔(晶间溶孔)等是主要的孔隙类型。此外,沉积期古地貌和海平面旋回控制的颗粒滩微相利于优势储层发育,还控制了储层平面上的展布,而白云石化作用或岩溶作用等是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根据主要控制因素分析和沉积成岩作用及成岩环境研究,可预测3个有利勘探区带。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石油与天然气资源依然是世界最重要的能源,经过上百年的开采,油气资源的开采环境已逐渐变得恶劣,众多油气开采处于H2S、C1-、CO2等较强腐蚀性环境,传统金属材料已难以满足油气开采的安全性及经济性要求。为保证油气开采、输送及储存的安全性,使用大量镍基合金,但其成本巨大,低成本且耐蚀的金属材料研发受到极大关注。本文以研发低成本、耐蚀的复合管为目标,对以低温碳钢A333GR.6管件为基管,82
页岩的孔缝特征是影响页岩气赋存状态与富集规律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岩石薄片、微米CT、扫描电镜、均一温度测定、声发射、高压压汞、氮气吸附、二氧化碳吸附等多种实验对元坝地区大安寨段页岩的孔隙与裂缝进行了综合表征,以此为基础分析了页岩气的富集高产规律,主要认识如下:(1)页岩中的孔隙类型包括矿物基质孔隙、有机质孔隙与微裂缝。扫描电镜图像的定量统计出页岩中无机质孔隙面孔率占比平均91.66%,与通过矿物组
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数字资源的大量涌现,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人工智能凭借海量信息为依托,通过学习进化,为人们提供了有效的信息与分析服务,大大提升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办事效率。现如今,人工智能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比如“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交通”等等。机械制造业为各个工业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设备以及零部件,
岩性地层油气藏领域是中国在陆相地层中石油勘探非常具有潜力的方向。准噶尔盆地的南缘的一系列大油气田,是西部前陆盆地的深入解剖和研究典型,已经成为中国西部油气勘探的前沿领域。本文针对准噶尔盆地北三台油田阜001区块开展油藏评价研究。本文首先从地层特征、沉积特征和储层特征三方面对阜001井区地质特征开展研究,恢复北三台地区古地貌是一个水上古隆起。梧桐沟组为主要目的层,其中油层主要分布在梧桐组一段的三个砂
南堡凹陷是渤海湾盆地一个典型的富油气凹陷并在中浅层发现了一系列常规油气资源。而近年来非常规油气资源逐渐成为了未来盆地勘探的主要战场。目前南堡凹陷非常规油气勘探整体属于初级阶段,存在致密含油气系统的成藏条件不清楚,成藏模式不清晰等问题。本研究通过烃源岩和致密砂岩储层评价,明确了南堡凹陷沙三段烃源岩和储层的基本特征;同时提出一种改进的生烃潜力法定量计算研究区目的层位源岩生排烃特征;重建砂岩储层的成岩序
琼东南盆地是位于我国南海北部的新生代伸展盆地,也是我国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地区之一。本论文研究区是位于琼东南盆地中部的松南低凸起及其邻区,是该盆地深水油气勘探的重点研究领域。近几年在松南低凸起上钻探了多口钻井,其中部分钻井有储量发现,表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本论文主要在含油气盆地构造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研究区地震资料解释和钻井资料,对松南低凸起及邻区的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地层水与油气成藏和分布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流体动力对油气运移和聚集具有重要的影响。歧口凹陷具备多凸起-多斜坡-多凹陷的构造格局,大量的油气在斜坡区分布和富集,因此研究斜坡区流体动力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对于丰富陆相断陷盆地油气成藏理论和指导勘探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据地层测试、录井、测井、地震和地球化学等资料、利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借助流体动力系统的原理研究了歧口凹陷不同类型的斜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是油气勘探重点区域,其中玛湖凹陷具有高油藏潜力、但勘探程度低,近年来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推进,玛湖凹陷百口泉组研究相继成熟,但对于南部克204井区二叠系上乌尔禾组新发现油藏,其储层特征、砂体及油层展布规律仍不明确,需对其进行系统储层特征及地质建模研究,为进一步推进开发部署任务提供有利支持。本文以结合地层厚度及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对研究区地层进行小层精细划分对比,将其划分为P3w21,P
在陆相断陷盆地中,断裂与砂体是构成油气运移输导网络的主要要素。为了探究断砂组合输导条件控制下的埕北断阶区油气运聚规律,本文综合地震剖面精细解释、砂体反演剖面、钻井、测井及地球化学分析测试资料,运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法、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法和Trinity油气运移路径模拟等技术方法,对区内断砂组合(样式划分、断砂组合的特征及分布规律)和典型油气藏静态、动态要素(基本地质特征、流体温压及成藏期次)等内容
水力压裂是非常规致密储层改造的有效手段,但是压裂液返排后,支撑剂在地层闭合压力的作用下可能达到其强度极限而发生破碎,导致裂缝闭合,降低裂缝导流能力。因此,有必要研究支撑剂破碎特征的影响规律。本文研究了支撑剂类型、粒径、铺砂浓度、闭合压力等因素对支撑剂破碎的影响规律。基于真三轴室内物理模拟装置,采用控制变量法和相关性分析方法,改变室内实验条件,选用石英砂、陶粒、覆膜砂为支撑剂,砂岩、煤岩、页岩、花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