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半月板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半月板损伤后常常导致关节软骨进行性不可逆的退变,最终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目前对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方法很多,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半月板修补治疗。半月板缝合方法较多,主要包括由外到内(Outside-In)缝合技术、由内到外(Inside-Out)缝合技术、全内(All-Inside)缝合技术。对于半月板不同部位损伤不同的缝合方法临床报道效果差异较大。对于有缝合适应证的半月板撕裂,对于不同部位撕裂三种缝合方法各有利弊,半月板前角撕裂由外到内缝合操作方便,效果最佳;后角撕裂Fas T-Fix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对于体部撕裂,由内到外(Inside-Out)缝合技术被某些学者视为金标准,被广泛应用。但随着关节镜缝合器械的不断改进,Fas T-Fix凭借其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的优势,不断被推广应用。对于体部撕裂,Fas T-Fix系统与由外到内(Outside-In)缝合方法均适用,本研究旨在将对外侧半月板体部撕裂2种缝合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对比,从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1、本研究收集2012年9月-2016年1月符合缝合适应证的外侧半月板体部撕裂患者40例,分为2组,每组各20例,分别进行IKDC评分、Lysholm评分,详细记录。2、A组采用Fas T-Fix系统缝合半月板,B组利用关节镜下Inside-Out缝合技术缝合半月板。3、术后制定规范个体化的康复计划,指导进行康复训练,坚持随访36个月,分别于术后1月、3月、6月、12月、18月、24月、36月进行复查随访,分别进行IKDC评分、Lysholm评分,详细记录。4、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研究。结果手术情况、住院时间及术后体征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体征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手术时间比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膝关节评分分别于术后1月、3月、6月、12月、18月、24月、36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进行IKDC评分、Lysholm评分,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比较,其中两组术后评分均高于术前,术后6月、12月、18月、24月、36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外侧半月板体部撕裂,Inside-Out缝合法与Fas T-Fix缝合系统两者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即患者术后膝关节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临床效果满意。但Fas T-Fix缝合系统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不过也有耗材费用高、操作失误后不能方便取出再次缝合操作等缺点;Inside-Out缝合技术存在术中有损伤腓总神经,用时较长,操作复杂等问题,但术中缝合方向及缝合针数更容易调整,线结打在关节囊外,对关节软骨无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