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概念的哲学反思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hoku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力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切近自身的感官体验之一,同时也是物理学最基本也是最古老的概念之一,但是对于它的本质人们所知甚少。虽然无论是在实际应用中还是在科学理论中,力都是一个便利的工具,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因为这一概念的有用性而忽略对它的本质的探究。人们对力的研究起源于对解释运动的需要。古代世界的人们通过将自己对肌肉力量的体验投射到自然界中去,从而获得了一个朴素的力的概念,认为自然界中的物体之间的作用都类似于人对物体的推拉作用,然而,这个概念的问题也正在于它是类比得来的。虽然力这个概念无论是在日常经验中还是在科学理论中都有效且实用,但它的形而上学本质与近代科学的数学和实验方法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明显,终于引发了17到19世纪涉及各个领域无数学者的、关于力这个概念的本质的一场旷日持久的论战。其中对力的最重要的三种解释是神学解释、物力论解释和关系解释。在现代科学理论中,认为力只不过是一个没有实际经验内容的概念工具的关系解释越来越得到支持。在这漫长的提出问题—解答—否定—提出新的问题—再次解答……数次辩证循环的过程中,力的概念不断扬弃自身逐渐完成了它的进化,从最初通过朴素类比得出的物活论意义上的力到现代科学中作为数学推理中的逻辑中项的力,其内涵一步步从模糊走向清晰,量化形式也越来越具有普适性。研究力的概念的进化历程不仅具有科学史意义上的重要性,而且从它的发展脉络中,我们还可以认识到力这个古老的科学概念是如何诞生、成长、陷入困境、变革,然后被消解掉的,从而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科学产生于日常经验这一说法的含义。
其他文献
当今时代是以科学技术为大背景的知识经济时代,对自然技术、社会技术进行哲学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技术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实用性工具,是人们用以
麦金太尔以宽广的理论视野和深沉的历史眼光对西方现代伦理道德的困境做出了深刻的诊断和反思。他首先对启蒙运动的道德合理性证明进行了批判,继而指出自由主义的合理性危机在
学位
有着“清凉世界”美誉的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道场,并形成文殊信仰,与政权支持、佛经传译、感通事迹、地域环境等众多因素密不可分。起先,文殊信仰是随着大乘经典的翻译传入中国,又
作为非形式逻辑的创始人和最有力的理论推动者,拉尔夫·约翰逊的论证理论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与理论价值。在当代论证研究论域中,只有全面研究约翰逊的论证理论,才能深入理
学位
休谟问题,或者说归纳问题,在哲学历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休谟提出这一问题之后,众多著名的哲学家都曾讨论过这一问题,如康德、穆勒(Mill)、卡尔纳普、波普尔、古德曼(G
宗教场所是宗教教职人员和信徒们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是传播宗教文化,实现宗教信徒之间的学习、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而且不少的宗教活动场所还是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