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CGECs)是由L-谷氨酰胺和四君子汤提取物组成的中西复方制剂,已在临床应用多年,但其治疗放化疗性肠炎的疗效和作用特点尚不明确。本课题旨在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价其治疗放化疗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在此基础上采用5-氟尿嘧啶(5-FU)致小鼠肠黏膜炎模型确认其疗效,并从免疫屏障角度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1)口服CGECs治疗放化疗性肠炎有效性的系统评价基于循证医学的方法,以“复方谷氨酰胺”、“化疗”、“放疗”等为关键词,全面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字化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Pubmed数据库中CGECs治疗放化疗性肠炎相关的文献,以临床总有效率、放化疗性肠黏膜炎发生率、腹泻症状发生率和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为指标,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其临床疗效,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进行论述分析,分析软件采用Review Manager 5.3。(2)CGECs对5-FU诱导小鼠肠黏膜炎的治疗作用雄性ICR小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蒙脱石散组(1.5 g/kg)、CGECs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3.2、1.6、0.8 g/kg),L-谷氨酰胺组(1.92 g/kg)、四君子汤组(1.28 g/kg),连续灌胃给药13天,于第6-10天腹腔注射50 mg/kg 5-FU建立化疗性肠黏膜炎模型。监测小鼠的进食量、体重、腹泻评分;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变;用ELISA法检测小肠匀浆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3)CGECs治疗5-FU诱导小鼠肠黏膜炎的免疫机制研究观察各组小鼠脾脏、胸腺脏器指数和小肠派氏结(PP)数量情况;运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小肠组织匀浆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含量;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动物小肠中CD4~+T细胞、IgA~+B细胞百分比。结果:(1)口服CGECs治疗放化疗性肠炎有效性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相比,单用CGECs治疗放化疗性肠炎临床总有效率显著增加(P=0.0002),放化疗性肠黏膜炎发生率显著下降(P=0.0008)。与常规治疗相比,CGECs联合常规疗法的临床疗效显著升高(P<0.00001),腹泻症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007),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001)。此外,单用CGECs或联合用药均能显著升高放化疗患者生活质量(P<0.05)。(2)CGECs对5-FU诱导小鼠肠黏膜炎的治疗作用与模型组比较,CGECs高、中剂量组进食量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小鼠体重显著升高(P<0.01或P<0.05),腹泻评分(P<0.01或P<0.05)、小肠组织病理损伤等级评分(P<0.01或P<0.05)显著降低,小肠病理损伤有改善;CGECs中剂量组小肠MPO水平显著降低(P<0.05);L-谷氨酰胺组小鼠体重显著升高(P<0.05或P<0.01),腹泻评分和病理损伤评分显著降低(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影响;四君子汤组小鼠腹泻评分显著降低(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影响。(3)CGECs治疗5-FU诱导小鼠肠黏膜炎的免疫机制研究与模型组比较,CGECs各剂量组脏器指数无明显变化,小肠PP结数量显著增加(P<0.05),CD4~+T细胞、IgA~+B细胞数量无显著变化,小肠匀浆SIgA水平显著上升(P<0.01或P<0.05);CGECs高剂量组小肠IL-4(P<0.05)、IL-10(P<0.05)水平显著升高,IFN-γ浓度显著降低(P<0.05);L-谷氨酰胺组SIgA水平显著升高(P<0.05),IFN-γ显著降低(P<0.05);四君子汤组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结果提示CGECs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放化疗性肠黏膜炎的发生,缓解患者症状。动物实验研究亦显示,CGECs对5-FU诱导小鼠肠黏膜炎具有保护作用,且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免疫功能相关;此外,CGECs对肠黏膜炎的保护作用可能优于其L-谷氨酰胺和四君子汤组分单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