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持续应答率的影响因素,基因型、应答状况及持续应答率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化治疗对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06年9月起就诊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消化内科的慢性丙肝患者,诊断符合2004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制定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92例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32例,男女之比1.875:1,平均年龄40.52±8.39岁。其中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3例,HBVDNA均大于1×10~3copies/mL。对全部患者进行4周及12周时HCV RNA定量测定,且根据12周时HCV RNA病毒应答状态确定用药疗程,所有患者均应用PEG-IFNα-2a(派罗欣)180μg,每周一次,皮下注射,联合口服利巴韦林(RBV)800-1200mg/d。采用ELASA法检测HCV血清学标志物;采用beckma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生化学指标;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及肝组织HCV RNA、HBV DNA定量;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ASA法检测HCV RNA基因型。结果:应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慢性丙肝患者的性别、年龄、利巴韦林剂量以及治疗前基线病毒载量对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有显著影响,P值分别<0.05;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白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的水平对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无显著影响。基因2型及未分出型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79.6%,明显高于基因1型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53.5%),两者比较P值<0.05;且基因2型及未分出型患者抗病毒治疗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及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者也明显高于基因1型患者。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100%,明显高于获得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部分早期病毒学应答及未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p值分别<0.05;且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患者的复发率与其它三组比较显著降低,p值分别<0.05。对未获得完全早期应答患者延长疗程至72周,其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70%,明显高于48周疗程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P<0.05;且72周疗程患者的复发率为25%,明显低于48周疗程患者的复发率,P<0.05。对未获得完全早期应答患者加用胸腺肽α,治疗至12周以及治疗结束时、随访24周时的应答率均明显高于未加用胸腺肽α患者,P值分别<0.05。3例合并HBV感染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有2例于抗病毒治疗12周时,HCV RNA和HBV DNA都检测不到,而另外1例患者HCV RNA检测不到,但HBV DNA至治疗结束时仍为阳性。治疗结束时对血清及肝组织行HBV DNA及HCV RNA定量分析,结果显示3例患者血清及肝组织HCV RNA均为阴性,但其中2例血清HBV DNA阴性的患者肝组织HBVDNA仍为阳性。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流感样症候群、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下降、血小板计数降低、贫血、体重减轻和脱发等;部分患者出现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结论:慢性丙肝患者的性别、年龄、利巴韦林剂量以及治疗前基线病毒载量与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SVR率相关;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白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的水平对SVR率无影响。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2型患者的SVR率明显高于基因1型患者。于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周时获得快速应答患者的SVR率明显升高,且复发率明显降低。延长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的疗程至72周和加用胸腺肽α均可明显提高12周未获得完全应答患者的SVR率。当联合应用PEG-IFNα-2a和利巴韦林治疗合并HBV感染的慢性丙肝患者时,血清HCV RNA的不可测率明显高于HBV DNA的不可测率,而肝组织HCV RNA的不可测率也明显高于HBV DNA的不可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