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随着马拉松运动风靡全国。各高校为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提升体育锻炼的热情,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相继开展了校园马拉松比赛。校园马拉松比赛源于城市马拉松,是一项新型的课外体育赛事。广州市大学城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大学城之一,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是众多马拉松爱好者聚集地。校园马拉松能否在广州市大学城高校得到推广并普及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校园马拉松比赛在广州市大学城高校推广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马拉松运动风靡全国。各高校为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提升体育锻炼的热情,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相继开展了校园马拉松比赛。校园马拉松比赛源于城市马拉松,是一项新型的课外体育赛事。广州市大学城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大学城之一,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是众多马拉松爱好者聚集地。校园马拉松能否在广州市大学城高校得到推广并普及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校园马拉松比赛在广州市大学城高校推广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同时依据校园马拉松比赛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全国各大高校开展校园马拉松比赛提供借鉴,进而促进校园马拉松比赛在高校中的开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案例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发放关于广州市大学城推广校园马拉松的可行性研究教师问卷30份、学生问卷1000份及专家访谈提纲。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广州市大学城10所高校中有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开展了校园马拉松,其赛事类型多样,参与人数逐年增多。这说明校园马拉松正逐步被引入广州市大学城各大高校,其推广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2、通过对广州市大学城高校校园场地条件、组织条件以及学生运动的基本情况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广州市大学城各高校具有充足的场地、良好的组织条件、较浓厚的锻炼氛围,这说明广州市大学城高校具备推广校园马拉松的基础条件。3、通过对广州市大学城高校体育教师对校园马拉松的认知和态度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体育教师对校园马拉松比赛有一定了解,且支持校园马拉松进入课堂,并赞同在校园内组织开展。体育教师是校园马拉松的重要组织者,其支持态度为校园马拉松的推广奠定了基础。4、通过对广州市大学城高校学生对校园马拉松的认知、态度、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校园马拉松对部分同学来说是一个新兴的概念,但大多数同学支持校园马拉松进入校园,并认为其能在校园内得到推广。学生是校内活动的重要参与对象,良好的学生基础有助于校园马拉松在广州市大学城高校内的推广。5、通过对高校推广校园马拉松的价值和国家政策、城市马拉松开展的热潮以及校园马拉松的自身优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校园马拉松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良好推广前景;其次,广州市大学城高校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较强的体育师资力量、领导的支持;最后,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的成功案例为广州市大学城其他高校开展校园马拉松提供了参考作用。这些有利条件为校园马拉松在广州市大学城高校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6、广州市大学城推广校园马拉松需要考虑赛事安全、资金缺乏、管理体制和学生对校园马拉松的认知、宣传力度以及组织机构等六个方面的制约因素。7、通过对制约因素进行深层分析,制定出一个合理有效且可行的“校园马拉松”策划方案,是解决这六大因素的重要手段,也是在广州市大学城更广泛推广“校园马拉松”项目需要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其他文献
现如今,网络信息技术在促成世界范围内的思想交融、文化交流的同时,也重塑了人们的生活、交往方式,使得当今人们的思想倾向、行为规范、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而在思想多元化、价值多样化的当今社会。作为大学生群体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工作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理论学习必须顺应时事采取有效措施,以不断创新、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渠道作为培育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抓手。让网络空间成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在经历了10年经济危机,2018年全球贸易有所回暖的大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当以新常态来定义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国将采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用以解决传统产业,如钢铁、煤炭、房地产、有色金属等行业面临的资产负债率偏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偏低等财务困境。国务院2016年10月10日发表了《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并附《关于市场化银行债转股的指
随着纠错理论的发展,对比分析(CA)、错误分析(EA)、中介语理论、面子理论以及第一语言习得(FLA)和第二语言习得(SLA)的差异性研究等均表明,错误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意义重大。系统性的错误分析能帮助教师了解学习者跟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使教师的教学有的放矢。那么初中英语教师是如何根据这些有关纠错的理论去研究和分析学生的错误,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呢?这一问题值得研究。当前国内外关于英语口语错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和美育教育的愈加重视,建设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公共艺术课程就迫在眉睫。本文围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美育教育和文化传承需求、地方高职院校特色课程建设为出发点,以民间舞蹈文化特征和课程资源开发理论为支撑,以民间舞蹈资源开发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民间舞蹈资源在民族地区高职公共舞蹈课程中开发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为切入点,以民间舞蹈资源在民族地区高职公共舞蹈课程中开发运用的策略为思路,将地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它表达了人民对物质生活更加合理性的追求、对精神生活更高品质的追求、对和谐社会生活的进一步探求。与之相对应的,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高、人们的消费需求逐渐转向精神文化层面、人精神文化需求的个性化、多元化、层次化。目前,我国民众享有多元
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高校体育教师承担着体育教学、体育科研、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职责。新时代,广州高校体育教师既要承担体育教学任务,又要开展高水平科研任务,同时还面临广州城市的生活压力,其生存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发展。本研究采用世界
2017年9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正式颁布,规定该课程自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并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课程地位得以进一步提高。然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的具体可操作性不高,没有可供教师参考的案例,教学也没有现成的教材。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实施课程,完成课程任务,达成课程目标也亟待研究,该课程如何评价更是一大难题。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得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选择和评价原则,表现性评价的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工业生产环境的复杂化,单个解决方案已经难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多模态优化在单次优化中可获取多个满意解,因此逐渐成为优化领域的研究热
依托中国独立艺术家温普林所记录的中国前卫艺术发展历程,重返中国早期录像艺术的发生于中国当代艺术之现代性的反思性语境。通过比较中西方哲学中的时间现象,立足于中国禅宗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寄语广大青年以青春奋斗建功立业新时代,这为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指明了方向。青年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他们是否具备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然向上的精神风貌,不但关系到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