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的诞生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网络空间的虚拟性消解着我国自古以来在熟人社会形成的伦理规范,为人们现实社会真实身份之外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的虚拟空间,在这个场所中人们可以畅所欲言,自由进行宣泄。然而,匿名的环境以及网络约束的乏弱,使得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实行经济犯罪,也为许多在现实生活中受道德约束的人提供了一条发泄的渠道,从而在网络中毫无顾忌的肆意谩骂,甚至发展为网络暴力。“网络实名制”作为国家规制网络的一个措施,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热议。对此各方观点不一,有支持也有反对。因此,基于网络有待规范的现实需要,对网络实名制的合理性进行全面的探讨显得必要而紧迫。文章运用文献研究、经验总结、功能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综合了近年来对实施网络实名制的各种观点,探讨了实施网络实名制所带来的正负效应。文中指出了实名制的四点积极效果:它为网络经济发展提供有序的环境保障、规范网民行为、便于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遏制敌对利益集团恶意利用媒体制造舆论。同时,实名制具有压缩网民诉求空间、增大侵犯网民隐私风险、限制网络舆论监督功能、监管成本较高的缺点。同时,文章从制度、技术、文化、业界四方面对双重效应深层次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本文认为,应该在保护网民的言论自由、隐私权等合法权益和优化网络生态秩序之间求得平衡,应有步骤、有限度地实现网络管理,实行“有限实名制”,同时借鉴国外经验,在政府、网络经营商、网民的协同共举之下,对网络加以规范,为广大网民营造一个良好的上网环境,促进网络环境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