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被试学习一个词表,在回忆阶段,给被试提供词表中的一部分学习项目作为提取线索时,相较于不提供任何提取线索的情况,其回忆成绩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一现象被称为部分线索效应。根据部分线索效应的多机制假说(Lehmer&B?uml,2018b),以部分学习内容作为提取线索对记忆提取的影响取决于学习情境的通达:当学习情境的通达被保持时,引发损害机制(抑制、阻断或策略破坏),而当学习情境的通达受损时,则引发促进机制(情境再激活)。而国内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在学习情境的通达受损时,部分线索未引起促进机制。因此,本研究拟采用行为和fNIRS技术,从多机制假说着手,系统考察部分线索对记忆提取的影响。研究一主要通过5个行为实验考察定向记忆条件下部分线索对记忆提取的影响。实验1结合词表定向遗忘范式与部分线索干扰效应范式,采用2(回忆方式:自由回忆,线索回忆)×2(指令类型:记住,忘记)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回忆方式为被试间设计,指令类型为被试内设计。要求被试学习2个词表,每个词表均包括2组词语,每组词语包含12个随机双字词,每个双字词的学习时间为4秒。第1组词语学习完毕后,给予被试记住或忘记的指令,然后学习第2组词语。第2组词语学习完成后,进行记忆测验。无部分线索条件下要求被试进行自由回忆;部分线索条件下则提供部分线索项目,要求被试回忆剩下的目标项目。两种条件下均是先回忆第1组词语,再回忆第2组词语。结果发现部分线索的干扰和促进作用均未出现。根据该结果我们推测材料时间呈现长,容易在词语间建立联系,可能导致部分线索效应不明显。因此,在实验1的基础上,实验2进一步将学习词的呈现时间缩短为3秒,得到了与实验1同样的结果。根据实验1和实验2的结果,表明可能存在其他因素影响部分线索效应。在排除学习材料的熟悉度和词频等影响因素,我们推测词表长度可能也与部分线索效应有关。为此,实验3采用2(回忆方式:自由回忆,线索回忆)×2(呈现时间:3秒,4秒)×4(词表长度:4,12,20,28)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首先系统验证词表长度和材料呈现时间对部分线索干扰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材料呈现时间为3秒且词表长度为20以及28时存在显著的部分线索干扰效应。在实验3的基础上,实验4采用词表长度为20的两组词语,并采用完全被试间设计。结果发现,在记住条件下,出现经典的部分线索干扰效应,在忘记条件下,部分线索促进了记忆提取。为了验证部分线索两种机制的稳定性,实验5进一步对实验4的实验流程进行简化,在被试学习1组词语后给予记住或忘记的指令,之后不再学习第二组词语,直接进行回忆,得到了与实验4同样的结果。研究二采用fNIRS技术考察定向记忆条件下部分线索对记忆提取的影响,监测了在完成提取任务时前额叶皮层含氧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行为结果显示,在记住条件下出现了部分线索干扰效应,在忘记条件下,部分线索对记忆提取起促进作用。fNIRS的结果显示,在忘记条件下,相较于无线索条件,有线索条件会引起额极皮层的显著激活。这表明额极皮层在提取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综合研究一和研究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部分线索干扰效应的出现存在边界条件,它受材料呈现时间和词表长度的共同影响;(2)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记住条件下,使学习情境的通达被保持,部分线索对记忆提取起干扰作用;在忘记条件下,使学习情境的通达受损,部分线索促进记忆提取,研究结果支持了多机制假说;(3)fNIRS结果发现,在忘记条件下,有线索条件会引起额极皮层的显著激活。表明额极皮层在提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