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至2020年底,我国高速铁路线网营业里程已达3.8万公里。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给国民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但是,我国高速铁路运行区域广且运行线路长,复杂的运行环境使高速铁路线网常受自然灾害的侵袭而发生中断,严重威胁到铁路财产和人员生命安全。因此,研究致灾环境下的高铁网络抗毁性分析高铁网络发生中断后依然能够保持连通和提供服务的能力,对保障铁路系统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目前,主要是通过复杂网络的评价指标来测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至2020年底,我国高速铁路线网营业里程已达3.8万公里。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给国民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但是,我国高速铁路运行区域广且运行线路长,复杂的运行环境使高速铁路线网常受自然灾害的侵袭而发生中断,严重威胁到铁路财产和人员生命安全。因此,研究致灾环境下的高铁网络抗毁性分析高铁网络发生中断后依然能够保持连通和提供服务的能力,对保障铁路系统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目前,主要是通过复杂网络的评价指标来测量高铁网络抗毁性,以传统的随机攻击策略和选择性攻击策略攻击车站来研究高铁网络的性能,并没有结合高铁系统的自身属性。而且,由于自然灾害对于铁路沿线的攻击方式取决于铁路沿线灾害发生的区域与危险程度,这与传统的攻击方式大相径庭,原有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在致灾环境下的高速铁路网络抗毁性的指导意义有限。风灾是铁路沿线遭受的最主要灾害之一,因此本文以风灾为例,通过对铁路沿线大风灾害风险评价分析结果,建立新型动态攻击策略,并将铁路系统自身属性与复杂网络理论结合建立新型高速铁路网络抗毁性模型,利用模拟真实风灾侵袭的攻击策略对大风灾害致灾环境下的高速铁路网络抗毁性进行深入研究。首先,研究风灾动态攻击策略和路网孕灾环境属性,对铁路沿线进行风灾风险评价,由动、静态的风灾特性建立风灾动态攻击策略,研究路网沿线孕灾环境属性。其次,建立致灾环境下的高速铁路网络拓扑结构,分别建立高铁基础线网拓扑结构、高铁孕灾环境线网拓扑结构以及车流网拓扑结构,将这三种网络拓扑两两耦合建立高铁基础设施网与服务功能网,为抗毁性研究提供网络基础。然后,建立风灾高速铁路网络抗毁性模型,从高铁网络的基础结构和服务功能两个角度,选取平均车站物理连通度、平均路长物理连通度、网络结构物理连通度、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网络承载量变化率、交通时间阻抗和交通经济阻抗五个网络抗毁性的测度,建立高速铁路网络抗毁性模型。最后,对在大风灾害致灾环境下的我国高速铁路网络抗毁性进行实例分析,首先论证所建立抗毁性模型的合理性,然后建立新型动态攻击策略对我国高速铁路网络进行攻击,研究大风灾害致灾环境下的高铁网络抗毁性的变化趋势,确定高铁网络中的易受灾车站与区间。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抗毁性研究方法能够精准地描述网络性能的变化,并能准确高效地识别易受灾车站、区间,为相关部门提出相应保护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更高效地提升高铁运行效率,保障列车运行安全。正文图28幅,表21个,参考文献86篇。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群、都市圈的逐渐形成,城市间交流日益频繁,城际铁路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城际铁路运输组织工作也要随之不断完善。列车运行图不仅是铁路运输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客出行的重要依据。在我国城际铁路客流呈现明显高峰时段特征,同时旅客与铁路部门需要规律化列车开行的背景下,如何安排列车开行,提供既满足城际铁路客流需求又保证规律化开行的列车运行图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归纳城际
为了满足下一代无线通信中信道建模更高精度、更高效率的需求,使建模方案更加适配于毫米波、大规模天线等新技术的应用,传统射线跟踪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基于实验室原有的射线跟踪信道仿真平台,对其不断优化,从电磁环境建模、收发模块分别进行深入研究,总结了射线跟踪技术的待改进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针对射线跟踪信道仿真中电磁参数难以准确确定这一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种射线跟踪信道仿真的电磁参数选取方法
近年来,疫情这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例如:2003年的SARS、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以及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些疫情突然发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对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为减轻这些疫情带来的损害,防止疫情扩散,需要积极开展应急救援工作,为事发区域提供大量的应急医疗物资。但在救援初期,应急医疗物资的数量有限,受感染地区的紧迫程度不同,如何公平合理的分配应急医疗物资,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新型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hinese Train Control System-New,CTCS-N)已经成为列控系统重要发展方向,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在铁路领域的应用成为了CTCS-N“车载中心化”定位的重要实现途径。由于铁路沿线环境复杂多变,卫星定位受环境影响可能出现较大误差,甚至定位功能失效
随着高速铁路的普及,高速移动的用户越来越多,人们对高速移动通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从一个基站的覆盖范围进入到另一个基站的覆盖范围时,列车上的用户与基站的连接会发生切换。同时,在5G网络中,视频通话和直播等高交互性、高速率的应用越来越丰富,这些应用对切换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5G网络下基站的覆盖半径为数百米,移动性用户的切换频率增加,导致连接稳定性降低。研究表明,将C/U(Contr
目前针对隧道开挖面施工稳定性分析的相关研究中,对盾构隧道及全断面法开挖的矿山法隧道已开展很多,但对大断面山岭隧道三台阶法施工稳定性的研究较少。在理论分析方面,为研究台阶岩体对开挖面的稳固作用,朱举[43]假定开挖面处于台阶顶面以下的部分为稳定状态,仅对台阶顶面以上部分进行开挖面稳定分析。这种方法对台阶岩体的考虑不够全面,忽视了台阶长度,只考虑了台阶高度的影响,无法全面地分析台阶岩体对开挖面的稳固作
生理信号能够从多方面反映出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对判断情绪,诊断疾病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音乐是一种非语言的听觉艺术形式,很多人类活动中的生物信号都包含着类似音乐的节律,例如呼吸、心跳等。因此,将生理信号转换成音乐,有希望获得隐藏的生理状态信息,增加了分析的维度。而本研究就是利用深度学习和可听化的方法对生理信号进行分析,生成能够反映生理状态的音乐。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说谎检测实验,数据集中包含了心电信号
随着地铁路网的加密,新建地铁车站或隧道不可避免地要从城市桥梁的基础侧面或下方穿过,由于地铁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和移动,可能导致邻近桥梁基础发生沉降和承受附加应力。如果桥梁基础的沉降或附加应力超过了一定的水平,将可能使桥梁出现损伤,或使已经存在的损伤加剧,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甚至出现安全问题,因此,为确保邻近桥梁使用安全和地铁工程施工安全,需要研究地铁施工对邻近桥梁的影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施工对策[1-
随着网络业务发展,TCP/IP网络逐渐暴露出在移动性支持、地址空间扩展、数据包安全等方面的不足。以内容标识寻址、以内容需求为驱动的命名数据网络(Named Data Networking,NDN)引起了学术界关注,成为未来网络研究中最具代表性架构之一。但NDN网络也存在部署困难、兼容性差等缺陷,因此研究两种网络的共存互通机制十分必要。多模态网络架构的提出为网络演进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理论支撑,
低碳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能源战略,含分布式清洁能源的电网重构和改革迫在眉睫,一方面是大幅度提升可再生电源的比例,另一方面需要应对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EV)充电负荷的快速增长,电网运行稳定性面临挑战。目前,采用储能系统提高电网柔性、优化电网经济运行已经成为业内共识,由此分布式储能技术得到了重视和发展。随着电动汽车渗透率提高,充电负荷将对配电网运行带来过载风险,引入储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