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国高校扩招,在校师生数量快速增长,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信息量成倍增加,评价与监控工作日趋复杂,传统的手工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授课质量评价与监控要求。随着数据库技术、Internet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与监控系统相继出现,并且运用于网络,但许多系统并未充分考虑一些细节问题,如评价指标的动态调整问题、不同评价主体的动态调整问题、优生与差生评价的可信度问题等。本文通过对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与监控过程的研究,发现:(1)评价指标在不同专业间会有些差异,同时在不同年度也可能需要做适当调整;(2)评价主体的评价权重在不同时候需要进行适当调整,比如在一个大学中,刚实行二级管理时,各类评价主体(学生、专家、领导、同行)权重可设置为6:1:2:1,但当二级管理已经相对成熟,权重就可进行适当调整,比如可设为6:1:1:2,原因是随着管理重心移,加大样本的教师同行评价权重,评价结果将更趋于客观;(3)经验表明差生更喜欢一些水平不高上课随意的教师,优生则更偏好一些水平较高上课严格的教师,若两者权重相等,显然不能达到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目的,因此,开发一个有助于提高授课质量管理的系统应该允许对优生与差生评价结果设置不同权重。本文在简要介绍课题研究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WEB的授课质量评价与监控系统的研究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系统采用VS.NET 2003作为应用程序的集成开发平台,SQL SERVER 2005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利用软件工程的结构化开发方法,结合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对该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实现、测试与运行。系统可实时赋予和回收如下权限,包括系统管理员、学生评价用户、同行评价用户、领导评价用户、专家评价用户、统计分析用户和超级用户等;可实现各类评价主体指标体系的设置与调整,评价参数动态修改,各类用户角色的权限分配,剔除极值;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专家评价;可按教师、课程、指标统计评价结果。经测试表明,系统开发结果满足功能需求。性能测试方面,曾组织500余名学生用户同时进行并发访问,未发现有什么性能瓶颈问题,但对更大数量级的用户并发访问并未进行严格测试。系统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了动态调整评价间隔时间、剔除极值等因素,可动态调整评价指标与各类评价主体的不同权重,较为全面地体现了科学性与灵活性。系统根据不同用户角色设计不同界面,体现“以人为本”思想,使系统更具易用性。系统采用建立索引、减少页面往返次数、缩减频繁操作数据表的存储量等优化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系统性能,可保证大量用户的并发访问。这些方面体现了项目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