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吐温(1835-1910)是美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美国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代幽默大师,马克·吐温在小说创作方面为美国乃至全世界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从而赢得了“美国现代文学之父”的称号。
马克·吐温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被誉为“一切现代美国文学之始”,由于其反映美国现实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艺术上的独创性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赢得广泛赞誉。批评家从风格、文体、现实主义、女性、种族、阶级等角度对它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解读。本文拟从心理学的怀旧概念出发,通过对比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哈克之间的反差,尝试对文本进行全新阐释。
本文首先介绍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马克吐温生活的时代,正是美国社会的转折时期: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阶段,社会财富快速积累,城乡飞速转变,工业高速发展,迅速转变成为一个城市化的工业大国。同时,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表现为贫富差距急速扩大,社会道德出现偏差,腐败流行,整个社会观念、道德无不谄媚地围绕着金钱运转。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成为社会价值观的主流。
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介绍马克·吐温的家庭经济状况,及其家人的金钱观念,及其本人的价值观、投机行为等,分析了其由于个人投机失败而造成个人价值的危机。
接着,论文通过文本分析,对比了吐温本人和他创作的人物哈克在对待金钱、道德、社会地位及享乐等态度方面的巨大反差。与马克·吐温被卷入拜金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大潮,随波逐流,最终迷失自我不同,哈克则有一颗纯真的心,无视金钱,抗拒成人世界的虚伪价值观,与人为善,珍视友情,最终保持个人价值的完整。
最后,论文利用心理学的怀旧概念,对上述反差进行分析。怀旧策略通常出现在人们无法面对黑暗残酷的现实,而又无力挣脱,无法反抗时,往往会把一些过去存在或不存在的经历想象地特别美好,用于逃避现实世界,慰籍心灵。论文具体分析了马克·吐温在这部小说中怀旧策略的运用。吐温赋于哈克出众的勇气,作为一个男孩,在其追求自由的过程中,能勇敢地冲破世俗观念的束缚,听从内心的感受;同时,吐温还赋予哈克的竹筏以深刻地怀旧含义,他把竹筏上的生活描述如伊甸园般美好、宁静,没有纷争,没有金钱、地位的束缚,有的是两个主人公之间真挚而朴实的友谊和相互关心;无论对作者还是哈克,竹筏都是一块圣洁的乐土。这一策略的运用,凸显了作者对社会黑暗、宗教及道德的虚伪、拜金主义大潮的无奈,以及对纯真、人文精神、内心自由的向往。该结论有助于加深对小说主题,对马克·吐温所处时代及个人处境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