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情结——《哈克费恩历险记》主题再阐述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吐温(1835-1910)是美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美国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代幽默大师,马克·吐温在小说创作方面为美国乃至全世界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从而赢得了“美国现代文学之父”的称号。   马克·吐温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被誉为“一切现代美国文学之始”,由于其反映美国现实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艺术上的独创性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赢得广泛赞誉。批评家从风格、文体、现实主义、女性、种族、阶级等角度对它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解读。本文拟从心理学的怀旧概念出发,通过对比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哈克之间的反差,尝试对文本进行全新阐释。   本文首先介绍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马克吐温生活的时代,正是美国社会的转折时期: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阶段,社会财富快速积累,城乡飞速转变,工业高速发展,迅速转变成为一个城市化的工业大国。同时,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表现为贫富差距急速扩大,社会道德出现偏差,腐败流行,整个社会观念、道德无不谄媚地围绕着金钱运转。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成为社会价值观的主流。   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介绍马克·吐温的家庭经济状况,及其家人的金钱观念,及其本人的价值观、投机行为等,分析了其由于个人投机失败而造成个人价值的危机。   接着,论文通过文本分析,对比了吐温本人和他创作的人物哈克在对待金钱、道德、社会地位及享乐等态度方面的巨大反差。与马克·吐温被卷入拜金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大潮,随波逐流,最终迷失自我不同,哈克则有一颗纯真的心,无视金钱,抗拒成人世界的虚伪价值观,与人为善,珍视友情,最终保持个人价值的完整。   最后,论文利用心理学的怀旧概念,对上述反差进行分析。怀旧策略通常出现在人们无法面对黑暗残酷的现实,而又无力挣脱,无法反抗时,往往会把一些过去存在或不存在的经历想象地特别美好,用于逃避现实世界,慰籍心灵。论文具体分析了马克·吐温在这部小说中怀旧策略的运用。吐温赋于哈克出众的勇气,作为一个男孩,在其追求自由的过程中,能勇敢地冲破世俗观念的束缚,听从内心的感受;同时,吐温还赋予哈克的竹筏以深刻地怀旧含义,他把竹筏上的生活描述如伊甸园般美好、宁静,没有纷争,没有金钱、地位的束缚,有的是两个主人公之间真挚而朴实的友谊和相互关心;无论对作者还是哈克,竹筏都是一块圣洁的乐土。这一策略的运用,凸显了作者对社会黑暗、宗教及道德的虚伪、拜金主义大潮的无奈,以及对纯真、人文精神、内心自由的向往。该结论有助于加深对小说主题,对马克·吐温所处时代及个人处境的理解。
其他文献
隐喻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语言现象,并被研究探索了很长时间。隐喻研究有不同的角度:比较理论;互动理论;映射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如今隐喻研究呈现出跨学科的趋势。本论文基于Indurk
学位
伊迪丝·华顿(1862—1937)是美国20世纪初最优秀的作家和短篇小说家之一。在长达40年的文学生涯中,她写下了许多以“老纽约”为背景的经典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获得1921年普利
默多克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哲学家,她认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蕴含着“善”,“善”也成为她小说永恒的主题。默多克通过描述《大海,大海》中主人公的内心由“恶”到“善”的
学位
谭恩美是当今美国文坛一位杰出的美籍华裔作家。1989年,她的处女作《喜福会》一经推出,便在美国主流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获得包括“全美图书奖”和“海湾地区小说评论奖”在内的多
罗迪·多伊尔是当代爱尔兰最成功的小说家,被誉为继乔伊斯之后书写都柏林的文坛泰斗。多伊尔的小说关注的是都柏林的普通工人阶级,其中两部小说《撞上门的女人》和《宝拉·斯
本文对20世纪华裔美国小说中华裔父亲形象的动态变迁进行了历时梳理。通过解读各时期四部代表小说中华裔父亲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背后所隐含的历史,本文旨在揭示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