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合并过程中学科整合问题的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me1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合并办学,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学校布局调整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组织保证。合并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的新生事物,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需要我们加强对它的系统研究。学科作为大学的基本组成单位,它在大学管理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合并高校的学科整合直接关系到高校合并的成功与否。面向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精心重组、合理构建学科体系,是合并高校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文就高校合并过程中学科整合这一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系统分析和案例研究。文章首先对学科、学科整合的内涵以及合并高校学科整合的背景进行了分析,接着提出了当前合并高校学科整合的现状与问题。基于此文章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合并高校学科整合的观念和制度上的创新。最后对苏州大学在合并过程中学科整合的实践进行了案例分析。本文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 1、科技的发展,学科的分化与综合,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高校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为学科的交叉与整合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2、国外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成绩,这与其学科组织结构设置上的特色与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对我国合并高校的学科整合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3、合并高校在学科整合过程中,学科组织文化融合与创新是学科整合的前提和基础;学科组织结构的创新是学科整合的关键所在,学科组织管理方式的创新是学科整合成功的重要保证。矩阵式组织结构和学院制的实行可以为我国合并高校的学科整合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4、苏州大学在合并过程中,学科整合对学校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产生了交叉学科,促进了学校科研与学科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学校的院系设置过多过细,学校对跨学科研究组织机构的设置不够重视,这都不能体现出跨学科的特点,不利于学科的交叉与整合。
其他文献
本文试图通过对Bandura 社会认知理论中的自我效能理论的理论阐述,验证其对高年级大学生的职业追求的预测及影响。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影响其生活事件施加控制所需能力的信念,
昭通市是典型的民族散居地区。文章结合习总书记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精准扶贫视域下剖析昭通市民族团结示范区的社会经济状况,总结前期建
教师是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播种人,是塑造未来新一代的大师。教育者自身的素质即道德、情感、意志和知识水准,以及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教师要
高校教师激励是一个常议常新的话题,因为高校教师激励的水平直接影响高校教师的努力程度,继而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所以,学界和高校管理层都一直关注对高校教师激励的研究。
秦汉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对秦汉乃至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与其本身所蕴涵的文明的制度机理是分不开的 ,如通过改革建立新的政治制度、精心
二战后的20世纪下半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重建与发展的问题,各国政府也都采取了各种改革措施,力图通过这些改革确立在新的历史环境下
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河南省玉米播种面积仅次于小麦,居栽培作物第二位,是高产、稳产、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的谷类作物之一。玉米是粮食作物,
互动研究是从微观层次上理解社会结构的基础,研究高校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就是为了从这两个最基本群体的相互关系上考察整个高校内部的运行机理,进而折射出社会结构的现状。在
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传统的学习模式发生了变化,网络远程教育应运而生。网络课程作为远程教育的中心内容,有赖于版权制度的保障。而版权制度受到技术进步的强烈冲击,新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