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较新的融资模式,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业务在中国资本市场越来越普遍。据统计,截至2018年末有将近50%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进行了股权质押融资。而前两年受内外部多种因素影响,资本市场下行,股票质押风险又一次站在风口浪尖,引发市场各方关注。股权质押不仅是控股股东自身融资行为,因股权质押物的特殊性,也会对其控制的上市公司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如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加大代理冲突,对上市公司价值、盈余管理、创新等产生负面影响。而现金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重要的财务政策,现金股利也是投资者获得回报的重要途径。本文重点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政策的关系。本文在股权质押制度背景及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初始样本以2014-2018年沪深A股所有上市公司为基础,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从股权质押造成的后果角度进行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并在利益侵占以及在外部审计治理机制下,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进行研究。从中得出的结论主要有:(1)有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分配水平更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率越高,现金股利分配水平越低。(2)通过加入利益侵占因素,发现在代理冲突严重,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越严重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和现金股利分配的负相关效应越显著。(3)研究发现相比于高审计质量的公司,低审计质量的公司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现金股利分配水平的负向关系更加显著。基于以上,本文提出完善股权质押制度、完善现金股利分配制度、加强审计的监管作用和加强投资者教育与保护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