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汉语语法系统中,动介区分问题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拟从形式的角度,对动介兼类词中的动词用法和介词用法进行区分,并以此为基础,对现代汉语书面语中表依据义和关涉义的介词进行共时性和历时性的比较分析,以期对汉语的介词系统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考察。
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从现代汉语书面语中表示关涉义的纯动词、纯介词以及动介兼类词入手,通过对其句法结构特点的分析和比较,总结出了判断现代汉语书面语中的介词的两个标准。
第二章以第一章的分析为基础,考察相关工具书和文献,结合实际语料,指出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联系、对照”已经有明显的介词用法,同时确认了本文所要研究的18个介词。
第三章通过运用前面总结出来的判断动词、介词用法的标准,对《红楼梦》、老舍1926—1936年间创作的作品以及《人民日报》十年语料库中出现的相关介词进行了一个有侧重的历时和共时层面的考察,其中以对《人民日报》语料库中相关介词的用法分析为主,主要目的是验证我们前面总结出来的规律,同时对老舍作品和《人民日报》中新出现的介词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第四章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考察了三个语料库中出现的相关介词的所有用法,指出各个词在历时层面和共时层面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最后从语料库本身、语言自身、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对呈现出这些特点的因为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