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依据义和关涉义的现代汉语介词共时研究和历时考察——基于语料库的介词系统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iayl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汉语语法系统中,动介区分问题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拟从形式的角度,对动介兼类词中的动词用法和介词用法进行区分,并以此为基础,对现代汉语书面语中表依据义和关涉义的介词进行共时性和历时性的比较分析,以期对汉语的介词系统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考察。   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从现代汉语书面语中表示关涉义的纯动词、纯介词以及动介兼类词入手,通过对其句法结构特点的分析和比较,总结出了判断现代汉语书面语中的介词的两个标准。   第二章以第一章的分析为基础,考察相关工具书和文献,结合实际语料,指出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联系、对照”已经有明显的介词用法,同时确认了本文所要研究的18个介词。   第三章通过运用前面总结出来的判断动词、介词用法的标准,对《红楼梦》、老舍1926—1936年间创作的作品以及《人民日报》十年语料库中出现的相关介词进行了一个有侧重的历时和共时层面的考察,其中以对《人民日报》语料库中相关介词的用法分析为主,主要目的是验证我们前面总结出来的规律,同时对老舍作品和《人民日报》中新出现的介词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第四章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考察了三个语料库中出现的相关介词的所有用法,指出各个词在历时层面和共时层面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最后从语料库本身、语言自身、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对呈现出这些特点的因为进行解释。
其他文献
基于选煤厂外排矸石中砂岩、高岭岩和煤矸石硬度的差别,通过破坏载荷试验以及破碎筛分、发热量测定试验,探讨砂岩、高岭岩和煤矸石选择性破碎分选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硬度
罗兰·巴尔特是当代著名的结构主义符号学思想家,其《叙事结构分析》旨在研究叙事体小说,结合普罗普对于功能的定义以及格雷马斯的行动元概念,拓展出功能层与行动层两个层级对行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股“民族文化研究”的热潮在中国大陆悄然掀起,并一直持续至今,甚至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文化课题。湖南瑶族文化也因其历史的悠久性、文献的权威性和
本文以李金发、闻一多、艾青三位具有美术专业背景的现代诗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位诗人的美术背景的爬梳,整理其艺术经验的习得过程,挖掘其艺术创作实绩,探询其在美术创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