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格局。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实体经济增长也大幅放缓,中国银行业的业务增长深受影响,各大国有银行都在积极转型,加大对国际业务的营销力度,提升业务的专业研究水平和相关的资源配备,希望通过为企业设计和提供具有创新性,安全性和便捷性的贸易结算产品,将国际结算业务打造成为自己利润增长的一个新的引擎。与此同时,商业市场总是千变万化的,经济走势阴晴不定,新兴技术快速发展,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国有银行如果想要维持自身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增长,就必须主动出击,积极思考,改进传统的结算产品,包括相关的业务流程,风险控制体系,系统模块和营销策略等,同时还必须与时俱进,引进和推广国际前沿的结算产品,比如BPO和电子化交单等,为客户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选择和人性化的服务。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简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进出口双方对结算的需求仍然比较旺盛,但是传统的结算产品已经呈现出疲软状态,如何在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和便捷的结算方式迫在眉睫。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国际结算的定义和目前银行结算的三种主要方式,然后采用同业比较的方法,从海外机构数量和分布情况,基础产品体系和2011年至2015年国际结算业务量三个方面入手对中国银行和A国有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现状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第三部分,采用S.W.O.T分析方法,进一步深入分析A国有银行在该业务领域的优势和劣势。A国有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发展迅速,产品体系完善,清算速度快捷,币种发展全面,在国际银行界接受程度高,相关的延伸服务齐全。但是,A国有银行国际结算业务量仍然长期落后于同业领先银行,与中国银行产品同质性较高,且相比中国银行特色产品较少。然后通过分析海关总署发布的近五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商品总额的统计数据,简要勾勒出中国对外贸易2011年至2015年的发展情况和趋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的贸易大国,进出口贸易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和创造就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从2015年开始,全球经济疲软,创新乏力,进出口贸易下行压力增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制造业升级迫在眉睫,未来十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并不明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国际结算业务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和分析。首先,产品创新压力增大,其中最需要引起警惕的就是大型金融科技企业(Financial Technology Companies)的服务和产品对银行支付结算功能的侵蚀。金融科技企业技术实力强大,在系统开发和维护方面有着巨大优势,同时大型金融科技企业往往资金实力雄厚,在取代银行信用方面具有较大潜力,金融科技企业运营方式灵活,可以为客户带来更加便捷和高效的良性体验。其次,金融服务行业整体竞争异常激烈,仅仅为客户提供单一产品的传统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其需求,产品需求趋向综合化,只有与客户的日常经营紧密结合,“贴身”服务,才能产生更大的客户粘度和更多的合作机会。然后,管理模式方面,业务的运营趋向集中化操作,但是业务集中运营之后,管理模式不能一成不变,未来,单证中心的功能需从单纯的业务操作团队进化为咨询顾问团队,内部培训机构以及产品创新基地。最后,各大国有银行国际结算业务风险事件频发,如何识别并管理风险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通过对国际结算业务涉及的主要风险类型的讨论和案例分析,为下一步提出应对策略抛砖引玉。第四部分,对传统结算业务的发展改进提出了建议。系统模块方面,重点强调了大数据的重要性,让数据分析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参考,为营销人员挖掘交叉营销的机会,为业务人员提供专业水平提升的学习平台。员工发展方面,分析了后台工作重复性,单调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因地制宜提出了复合型业务专家的培养路径,希望能为解决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问题,减少业务骨干流失抛砖引玉。关系营销方面,结合国内外时事热点和行业政策,重点强调了“一带一路”和《“十三五”规划纲要》出台给国有银行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提出高层重点营销和在国家政策支持产业寻找合作对象等对策。风险管理方面,提出强化客户资质调查和贸易背景调查的同时,加强对合规性以及资金使用情况的及时跟踪反馈,呼应前文,利用大数据分析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以杜绝风险事件的发生。第五部分,进一步对国际结算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对策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针对A国有银行具体情况提出了“电子化”,“组合化”和“新技术使用”三条创新路径,供管理决策层参考。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更多侧重于汇款,托收和信用证等成熟的传统结算产品。研究方向方面,国内外学者对金融服务创新产品的惯例条款分析较多,而结合实务操作案例分析较少,选择从业务人员视角出发,讨论产品创新发展方向较多,而对其推广和发展面临的挑战研究较少。本文在以上三方面都有所突破,讨论业务风险和创新性产品时,均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剖析,讨论业务创新路径和推广策略时,另辟蹊径地选择从管理决策层的视角,思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人员管理方面,提出打造学习型组织,建议成立创新性产品研究小组,利用多种途径,为业务骨干和管理人员提供行业前沿信息,培养复合型业务专家。产品营销方面,提出“社交媒体”口碑营销,对创新性产品推广采用年轻态新兴营销手段,树立“数字化”银行形象。自动化决策更容易产生技术风险,风险管理方面,强调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建议提升系统“智能”,同时强化制度建设。希望所提出的针对性建议和对策能为A国有银行提升运营效率,降低业务风险,发展和推广创新性金融服务产品做出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