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昆虫集群行为的动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liuwe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性昆虫包括蚂蚁、白蚁、蜜蜂和黄蜂等,是世界上已知社会化程度最高的非人类生物体.社会性昆虫具有高度发达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组织体系,可以像有机体一样灵活地运作,表现出复杂的集体问题解决能力.研究社会性昆虫的集群行为不仅有助于生物学家更加全面、更为深刻地认识社会性昆虫集群行为的理论机制,而且其中一些技术也能够应用于理解人类社会.本文通过使用数学建模的方法研究了群体规模、代谢尺度和随机性对社会性昆虫群体任务分配的影响,变量组选取对基于直接接触的社会性昆虫群体招募动力学的影响,随机性和资源约束对社会性昆虫集体觅食动态的影响,以及随机性和Allee效应对社会性昆虫群体动力学的协同效应.本文是关于社会性昆虫集群行为动力学建模的初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结合任务绩效和新陈代谢率的变化,建立了群体层级任务分配的自适应建模框架,研究了群体规模对静息概率以及任务分配的尺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群体规模的变化可以调节群体的静息概率和任务分配,并且调节的方向取决于任务的非线性代谢尺度.(2)使用任务分配框架研究了四种不同场景中工作努力与静息的动态关系,讨论了随机波动对任务需求和工作活跃度的影响.理论和数值结果表明:(i)群体的活跃水平与群体规模和代谢尺度密切相关.(ii)增强的响应阈值可能会导致群体以各种模式静息.首次在社会性昆虫群体的动力学模型中观察到了气泡现象.(iii)随机噪声可能导致工作活跃度和任务需求的波动,并且波动幅度与噪声强度呈正相关.(3)通过建立四维数学模型及其简化模型,探讨了如何合理地对社会性昆虫群体的招募动态进行建模.四维模型包含未警觉巡逻者、警觉巡逻者、警觉招募者和可用工人等四个组成部分.简化模型具有三个组成部分:巡逻者(由未警觉巡逻者和警觉巡逻者合并而来)、警觉招募者和可用工人.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表明:简化模型仅具有简单的平衡点动力学,而四维模型最多可能存在三个次临界Hopf分支、两个超临界Hopf分支、两个极限点分支和一个极限环的Fold分支.这些重要的理论结果表明:在研究社会性昆虫群体的招募动态时,合理选择仓室数量至关重要,因为仓室数量的差异可能会导致理论模型出现完全不同的动态,从而影响决策.(4)尽管实验表明社会性昆虫群体的觅食活动可能受到随机性的影响,但是关于随机性如何影响社会性昆虫群体觅食行为的理论机制研究仍然很少.通过建立合适的数学框架,探索了随机环境中社会性昆虫的觅食动态.资源限制也被纳入所提出的框架中.从理论上研究了觅食模型的随机动力学,包括全局正解的存在唯一性和遍历性.结果表明较高的资源增长率,较小的噪声强度以及群体规模有利于觅食-资源系统的持续性.(5)研究了随机性和成分Allee效应对社会性昆虫群体动力学的协同效应.理论和数值结果表明统计随机性和环境随机性对种群动力学的影响是多样的,具体地说:(i)在弱Allee效应的场景中,来自攻击率的统计随机性在种群的生存中发挥积极作用,而环境随机性以及来自处理率的统计随机性则不利于种群的生存.(ii)在强Allee效应的场景中,统计随机性和环境随机性在种群的生存中起着相似的作用,并且与初始种群密度有关:如果初始种群密度足够大,则统计随机性和环境随机性可能不利于种群的生存;否则,如果初始种群密度足够小,统计随机性和环境随机性可能会给确定性灭绝的种群带来生存的可能性.(iii)在灭绝的场景中,统计随机性和环境随机性不能改变种群灭绝的状态,但是它们可以延迟或促进种群的灭绝.
其他文献
燃气调节阀是变推力固体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它研制若在真实环境中开展,将不可避免的增加试验成本与研制周期。电动直线模拟加载技术是一种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承载对象进行模拟加载的技术,该技术具有加载精度高、响应快、成本低、安全及无污染等优点。本文针对电动直线模拟加载技术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方法展开对燃气调节阀气体负载力的模拟加载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设计了
轴向隔层式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具有结构简单、质量轻、装药密度大等特点,多作为大口径火箭导弹武器系统的动力装置。本文以轴向隔层式脉冲隔离装置为研究对象,针对软质隔层的工作特性进行研究,首先在分析了Ⅰ脉冲工作过程中软质隔层的热环境的基础上,通过烧蚀计算程序对隔层烧蚀炭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其次建立了Ⅱ脉冲点火瞬态隔层打开过程的双向流固耦合计算模型,研究了隔层烧蚀后形貌变化、点火器质量流率、隔层预制缺陷形状
学位
微小尺度燃烧是近年来燃烧学科发展的一个新兴领域,由于燃烧所产生的能量远大于传统的化学电池,所以基于燃烧的微小型动力设备被认为是现代微机电技术中(MEMS)一种十分有潜力的动力源,对该领域的研究在近年来得到了学者们广泛的关注,目前主要集中在微小尺度燃烧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燃烧特性、稳燃方法以及新型燃烧器的设计等。然而在实际燃烧过程中,由于燃烧不完全往往会生成大量的碳烟颗粒,它的排放不仅会降低实际燃烧
铁素体(F)-马氏体(M)双相钢因为高的初始的加工硬化率、良好的焊接性能、高的抗拉强度以及高的延展性,广泛应用于汽车大型零部件的生产。为进一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有效降低能耗,广大研究学者在不断的探索进一步的提升双相钢综合力学性能的新方法。近年来异构材料的提出,为提升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方式。异构材料通过软硬相的变形协调配合,诱发几何必需位错,提升了材料的塑性,同时通过HDI应力进
反应堆压力容器钢作为核岛的第一道保护屏障,其优异的力学性能是核电站安全运营的基础,但长期的高温中子辐照会诱导材料硬化脆化,韧塑形降低,增加断裂的风险。因此,对辐照损伤机制进行系统且定量的分析对核电站的安全运行和延长寿命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所用样品为基于工业反应堆压力钢的成分设计的Fe-Mn-Si模型合金钢,其中Mn和Si为反应堆压力容器钢的主要合金元素。对模型合金进行Fe+离子辐照,设计不同的辐照
枪械射击时产生的强烈的噪声对射手及附近人员会造成一系列生理及心理上的危害,而在枪械膛口加装消音器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弱武器射击时膛口气流的噪声,达到“消声”效果。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消声器发展现状和应用于膛口噪声的数值计算发展方法的发展现状,早期关于消声器的研究多是对较为简单结构的理论计算,其中关于膛口消声器内部结构和消声器噪声场的数值研究还较为薄弱。为研究膛口噪声,本文介绍了膛口流场中初始流场的形成
用于ICF实验研究的巨型激光装置是人类迄今为止建造的最大的光学工程,需要使用数千件超精密大口径光学元件,部分大口径光学元件的对角线尺寸接近甚至超过了1米,称之为米量级光学元件,为确保这些光学元件的波面特性能够满足ICF装置的要求,需要在整个制造过程中对其进行精密测量和重点控制,这对传统波面误差检测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ICF装置米量级光学元件波面误差精密检测工程应用为目标牵引,主要开展了如下工
人脸识别技术已被成功应用于公共安全、金融安全以及社交娱乐等领域。然而,在面对人脸图像存在伪装(墨镜、围巾和口罩等)时现有的技术很难取得理想的结果。并且伪装人脸图像同时也包含姿态、表情和年龄等变化。这进一步增加了伪装人脸识别的挑战。针对伪装人脸识别问题,本文从卷积神经网络结构设计和损失函数约束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特征的伪装人脸识别方法(DDFR)。该方法引入了
与在高温下进行的塑性加工相比,材料在冷加工过程中的变形条件与新晶粒的演化机理尚未得到很好的发展,材料的加工性质、其相组成和变形方法对最终的晶粒尺寸和晶粒细化的动力学尚未得到详细的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等通道径角挤压、高压扭转和累积叠轧这些剧烈塑性变形工艺是非常复杂的且不能大批量制备,研究大应变冷变形的微观演变得尤为困难。但一些常规的加工方法(轧制和拉拔)也会在冷加工过程中产生比较大的应变,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