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格局下,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由于户籍制度障碍,逐渐在城市内部形成以户籍居民为一“元”、以外来务工随迁人员为另一“元”的“新二元结构”。在此背景下,城市随迁人员数量日益庞大,其在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却无法享受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和公共服务,产生了诸如就业、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环境卫生及子女教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城市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是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最突出的热点问题,而义务教育不公平,特别是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不公平等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将以我国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上海市的闵行区为例,对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回顾学术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上海市闵行区三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田野调查,通过对民办随迁子女学校和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对比研究,分析了上海市外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现状,总结出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四个方面的问题。 本文从利益博弈的视角剖析了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政府不同层级之间及其与各政策目标群体之间的博弈关系、博弈过程和博弈特点,并从以上四个层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利益优化途径和政策建议:建立合理的央地分权体制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改革户籍制度,去除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福利、资源分配等功能;加大中央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继续推行完善分税制,建立专项资金,推进并创新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流入地政府与流出地政府、横向相邻政府间应建立长效的沟通协商机制,打破各自为营、以邻为壑的狭隘格局,着眼于区域发展的大局、互通有无,寻求制定符合双方或多方共同利益的发展计划和推进机制;努力推进民办公扶第三部门资助的多管齐下的义务教育办学模式;努力解决“初中后”教育问题,办好职业教育,扩大“中本贯通”、“中职贯通”随迁子女招生名额,开放高中教育,为随迁子女提供多元化上升渠道;积极鼓励社会组织为随迁子女提供教育和社会服务,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加强学校少先队、共青团的文化建设,关怀和吸纳更多的随迁子女,并以社区为平台促进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入。